语文教师如何备课

语文教师如何备课

ID:14933082

大小:56.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31

语文教师如何备课_第1页
语文教师如何备课_第2页
语文教师如何备课_第3页
语文教师如何备课_第4页
语文教师如何备课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教师如何备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语文教师如何备课、上课、听课和评课               (一)备课备课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凡有几年教学经历者都能从备教材、备学生、备目标、备过程、备教法等方面说个子丑寅卯。但在新课程条件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的要求,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的展示,它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实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上下功夫,在落实学生合作学习上下功夫,在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在防止学生的学习活动流于形式、

2、切实提高课堂效益上下功夫。因此教师备课已升华为教师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那么如何备课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准确定位学生学习目标,保底目标和开放目标并重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重要任务之一。传统备课中的目标确定是一种知识的预设。新课堂的特征具有开放性,要求达成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目标设计上要做到“三个“并重”。即保底目标和开放目标并重,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并重,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并重。保底目标、显性目标、短期目标可理解为本课和本单元知识、能

3、力点要求,从这个角度说,传统的知识点、能力点要求仍然是教师备课中必须重视的。开放目标、隐性目标、长期目标可的理解,一是过程和方法的考量,必须重视设计每个学生自主思索的平台,必须让每个学生都能用语文的方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二是可理解为看不见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主要表现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勤于思考、善于探索、长于合作、追求真理的学习心理和学习品质。备课中应考虑两项内容:一是本课的保底目标、短期目标或显性目标。这里主要考虑的是知识点和能力点的“保底”问题,许多教师怕新课程的“放”,担心的是失去语文的“命根”,足见“保底””的重要性。一篇课文

4、的学习,保底目标、短期目标或显性目标如何定位,怎样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应该根据单元学习目标、自读提示、课后练习及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来决定。一般来说,课文教学方面落实教材安排的思考练习内容就可以了,因为那是经过专家研究的一种精心编排,自然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不必要去展开,去拔高。应该首先确定本课语言积累(生难字音形义、词语解释、名家名言)、文化积累(作家作品及文化常识)和用语文的方法(朗读、默读、泛读、精读、语言常识、文体知识、阅读常识)准确解读本课文本问题的目标。二是充分考虑学生学习过程的落实和学习方法的运用。三是考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如每天写一张教学

5、案、每天记录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预习课文)、积极主动参与合作、积极主动参与交流等开放性、隐蔽性、长期性目标,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学法指导在备课时就要充分考虑好,每节课的学习都要让学生学会一定的方法、技巧,教师将作怎样的指导,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我们在这方面下些功夫,学生就能学会学习、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学习的效率才能体现出来。一、改变课堂结构,化教师讲授为学生学习活动新课程理念认为,课程是经验,课程是人类已有经验和教师、学生个人生活经验的结合,因而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互

6、动的过程。在这里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在这种交流中生成新的知识,求得新的发展。所以,备课的第一要务是安排学习活动。设计学习活动的方法有三:一是常规法,即把传统的字词教学、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课后思考题处理为学习交流活动,直接了当地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位置。二是挖掘教材或练习内涵,灵活设计活动,尽可能地寻找学生活动的载体。特别是我校推行的学习小组,则大有用武之地。三是咬文嚼字,多向思维。即给足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充分安排学生质疑的活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大胆思考问题,促进新知识的生成。三、做好组

7、织和引导工作,落实合作和“网状”学习 要保证学习活动不流于形式,保证课堂学习交流的效率,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工作非常重要。一要合理分工,以实现合作,尤其是学习内容较丰富的学习活动。二是活动安排要有层次。传统课堂也有师生交流,课堂上教师也提问了大约五、七个或八、九个学生,参与交流的学生太少了,原因是活动层次少,不能让每一个学生参与,满足不了每一个学生的交流需求,因此新课程小组学习的学习形式应运而生。从我校小组学习的层次看,第一层次为若干人(四人组可能最为实用),保证每一个学生的交流;第二层次为小组推出的代表向全班交流,目的是纠正交流中的偏颇,强化正确的信

8、息,及激励学生成长;第三层次视情况需要与否安排教师的讲评,进一步强化正确的信息。有这三个梯度,交流基本实现了“网状”式的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