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卖桔者言》到“话分桔者”

从《卖桔者言》到“话分桔者”

ID:1493415

大小:39.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7-11-12

从《卖桔者言》到“话分桔者”_第1页
从《卖桔者言》到“话分桔者”_第2页
从《卖桔者言》到“话分桔者”_第3页
从《卖桔者言》到“话分桔者”_第4页
从《卖桔者言》到“话分桔者”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卖桔者言》到“话分桔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从《卖桔者言》到“话分桔者”———论中国产权制度的改革周双文(北京锡恩研发部)http://blog.sina.com.cn/zhoushuangwen1前言:中国的经济目前出现的种种问题,是局部的问题,“根”是好的,但有时脚痛也会遍及全身;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并非“念旧”,无论过去多么辉煌,都已是历史。以史为鉴,史为今用才有意义。既然“根”是好的,那么我们就要在局部上做小手术。刀从何入手呢?我的结论是:在“根”的基础上把烂尾须切掉,前提是要一清二楚的界定“根”的范围和界限。而这个“根”就是中国的产权制度。读《卖

2、桔者言》让我想起了一件事情,那个时候还小,我们村里有一个很大的橘子园,是属于集体的。到桔子成熟季节,每年每家每户都会分到一大篮子橘子。但是有一年,每户分的橘子很少,才两斤多。于是大家都议论纷纷,有人说是村干部与看护人私自卖了好多橘子,也有人说今年的雨水不好,没产多少橘子,更有人说看护人把橘子藏起来了,最后争吵不休,男女老少都跑到橘子园去看个究竟,与村干部差点打起来!因为这件事情,村里决定把原来的看护制换成承包制,把分橘子改成分钱,也就是谁如果想承包这个橘子园,那么一年就要交多少钱给村里,村里再平摊到每户。不管一

3、年橘子的收成如何,除了交给村里的钱以外,其他都是归自己的。但是谁来承包呢?最后是谁出的价钱最高,谁就承包!而且是每三年一次竞投。这个制度到现在还一直使用着,而且大家都满意。不是“杂交水稻”,而是“包干制”解决了中国的温饱问题!这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后来我才知道这并非我们村的人聪明,早在家庭联产承包制时就知道了这种方式,只是他们把那种方式移植到桔子园上而已。很多人认为是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让中国人吃上了饱饭,我们不能否认科技的革命给人类带来的影响。但是我们进一步思考,火药的最早发明源自中国,但我怎么也想不通火药在后期

4、的作用却微乎其微。圆周率的精确率比西方早上几百年,但是中国的数学科学落后西方好多年。一个聪明绝顶的人才,带给人类一项革命性的技术,但是没有了一项制度体系的建立,始终会日落西山。如果杂交水稻不是建立在78年的“包干合同”在神州大地遍地开花,那么杂交水稻只是流星一闪,中国的温饱问题还是一个问题。我们首先从安徽凤阳说起。故事是这样记述的:1978年复,安徽大旱,这年夏收分麦子,凤阳县小岗村每个劳动力才分到3.5公斤。全队18户,只有2户没讨过饭。队里严国昌等几个老人找到生产队长严俊昌商量:再这样下去不行了,得想想办法

5、。办法就是不吃大锅饭!副队长严宏昌再也不想出去要饭了。1978年秋天,严宏昌联合18户人家搞了大包干。“我豁出去了,要是我被抓起来,村上人会养活你们娘几个儿的。”他很悲壮地对自己的婆娘说。1978年12月,小岗大队的十几个社员在生产队长严俊昌的带领下,偷偷摸摸签订了一份“文书”,把生产队的地给分了,对他们来说,这份“包干合同”可是押上身家性命的“生死文书”。18位社员在那张大纸上摁上了自己的手印。“摁手印”。这份红手印包干书后来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一分重要文件,被认为是全国第一份包干合同书。在这里我不谈及“包干合

6、同”的起源,凤阳的故事只是包干制度的一个闪光点,是中国经济制度变革时的先锋者而已,早在55年邓子恢就主张土地包产到组、包产到户,但遭到了毛泽东的批评。后来刘少奇、邓小平等人相继提倡,据说是试用了半年,但后来也没有什么作为。为什么一项制度的改变,会让华夏子民翻天覆地?在这里我重点讲述包干制度的重要性及意义,至于谁发明的,那是后话,是历史。重要的是这种经济制度给现在的中国带来什么启示?什么叫“包干合同”呢?年轻人可能不知道,老一辈应该有印象的,那就是国家将田地分给农户,按人头计算数量,以前是集体耕种,现在实行的是承

7、包制,农户自己耕种与管理,国家给你一个指标,通常成为公粮(是固定的比率),每年上交给国家,其他剩下的归自己所有,至于田地产量的多少,就要看农户的勤奋与努力了。反正除去给国家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但这可不是将土地给予了农户,国家只是将土地的使用权给了农户,土地还是国家的,你不可以自由买卖的。这个制度一实施,华夏子民翻天覆地,神州大地从来没有今天这样丰衣食足,中国的农民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为什么一项制度的改变会产生如此惊天的效果?首先我们来看制度是如何产生的?我们要从竞争说起。竞争不是来自需求,而是来自稀缺!我们

8、人类之所以能够生存在地球上,是因为地球上具备我们人类生存的条件,比如空气、水、植被等,满足了人类生活的物质基础。否则就如同恐龙一般早已绝迹了。也就是说是环境的资源决定了我们的存在,但是这跟竞争有什么关系呢?人类为什么一定要出现竞争?为什么有时一定会出现你死我活的生死搏斗?大至一个国家的掠夺和侵占,小至个人的欺弱怕硬。终归一处,是因为这些物质资源是有限的,不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个苹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