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制度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耕作制度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ID:14940984

大小:40.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31

耕作制度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_第1页
耕作制度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_第2页
耕作制度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_第3页
耕作制度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_第4页
耕作制度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耕作制度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耕作制度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农业―人类社会赖以发展的基础生产部门,是人类食物、畜牧业饲料以及多种工业原料的给源,它以独特的生产手段与生产方式使农业具有与工业等其它国民经济生产部门迥然不同的性能[1]。揭示农业生产本质,探查农业得以世代绵延和持续发展的共同规律,是建立合理耕作制度的基本任务。我国耕作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的一个逐步完善的历史进程,这是农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础。1.耕作制度耕作制度亦称“农作制度”是指一定区域内作物的耕作方式、种植安排及与之配套的技术措施的统称。包括作物的种植方式、程序、轮作、茬口安排、复种休闲、施肥、灌溉等的农田经营管理方式。因地制宜地采用科学的耕作制度

2、,可以充分地利用和有效地保护土地资源,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耕作制度逐渐向科学化与系统化方向发展。我国农业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经历了原始耕作制度、传统耕作制度和现代耕作制度3个阶段。丰富和完善的耕作制度是提高土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性战略措施。1.1耕作制度现状近些年,现代耕作制度研究不断深入,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为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作出了巨大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1.1种植方式在广度和深度上的突破复种和间作套种是我国现代农业种植方式区别于国外的基本特点。特

3、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种植方式集中体现在复种和间套作的突破性进展。例如西南丘陵地区的“麦—玉—豆”新三熟高效种植模式,广西地区的木薯与西瓜、花生、大豆等作物间作种植模式,华南地区的“菜—稻—菜”多熟高效种植模式,华北地区的“玉米—小麦”轮作种植模式,东北地区的“林粮(经)”间作复合生态种植模式等,对粮食和经济作物生产的稳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1..1.2作物布局和结构调整的发展“九五”开展的“区域农业综合开发与中低产田的攻关研究”“持续高效农业技术研究与示范”等,从自然、经济、社会大系统出发,结合当前农业发展的趋势与特点,提出的区域农作制度调整优化理论得到发展和实践应用。针对沿海发达地

4、区、粮食主产区、西部干旱地区及山区、城郊地区等不同类型的生态经济区域,应用生产力要素结合及资源优化配置理论,提出了适宜不同区域农作制度持续高效发展的理论、模式及技术体系[2]。1.1.3土壤耕作制度的优化及发展多种形式的旱作耕作制度近些年,各地提出一些适应不同生态类型区的土壤耕作技术。例如东北平原地区的深松耕作技术、浅旋耕作技术等,有利于蓄水保墒、提高抗旱能力,南方地区的少免耕技术、土壤轮耕技术等,不仅能促进作物增产,而且能防止土壤流失。半干旱区在强调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的同时,注重增加作物单产和提高农民收入的结合。例如东北地区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内蒙古地区的粮草轮作、甘肃和宁夏地区的砂田耕

5、作制度等。1.1.4轮作制度向高产高效化方向发展及适于机械化的耕作制度的提升在轮作制度改革上,各地把高产高效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例如黑龙江垦区的玉米—大豆轮作,在改善了大豆连作障碍的同时,培肥了土壤地力;双季稻地区的稻菜轮作,既有利于双季稻换茬,又能肥田和增加农民收入;稻田的水旱轮作,解决了连续淹水种稻造成的耕层变浅、土壤板结等问题,又达到了节水增产的目的;华南地区的水稻与甘蔗、蔬菜、香蕉的轮作,既改善了土壤的性能,又提高了经济效益。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形成了一批机械化的耕作制度。全面机械化作业是进一步提高作物产量和劳动生产率的必由之路,除了技术问题需要研究和试验外,还要改变生产管理(耕

6、作栽培)和育种技术[3]。 另外,耕作制度理论研究也有了新的发展,如关于多熟制、土壤轮耕体系、连作、保护性耕作等问题,并在实践中得到充实和完善。  总之,我国耕作制度自新中国建立以来,逐渐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发挥地区优势,提高复种指数,在耕地日益减少的情况下,使农作物播种面积基本保持了稳定,促进了粮食和经济作物的全面协调发展,对我国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2.耕作制度存在的问题  我国耕作制度的主要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矛盾中。1.2.1复种指数持续下降与国家粮食安全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主要是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与粮食增产的问题。虽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复种

7、指数提高了近30个百分点,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南方的“冬闲田”面积持续增加、蔬菜产区的“夏闲田”面积逐渐扩大,据农业部最新统计,南方16省市区的冬季种植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60%,冬闲田面积有2亿多亩;在华南、长江流域和黄淮海地区的蔬菜集中产区的“夏闲田”面积超过5000万亩。  我国是人口大国,未来10年要增产500亿斤粮食。因此,如何协调好复种指数持续下降与国家粮食安全之间的矛盾是耕作制度面临的首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