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数学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精心设计数学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ID:14942484

大小:12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31

精心设计数学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_第1页
精心设计数学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_第2页
精心设计数学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_第3页
精心设计数学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_第4页
资源描述:

《精心设计数学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精心设计数学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景宁县民族小学:梅伟明“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哈尔莫斯语)。问题是培养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载体,《浙江省小学数学教学建议》第9条明确指出:“教学环节的构建和情境的创设都须注重数学问题的设计。一节课的教学环节不宜过多。每一个教学环节通常都蕴含着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的有效设计是推进课堂教学进程的关键。”可见,数学问题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学的质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积极思维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而学生的思维活动又总是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精心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思维活动

2、的持续发展呢?下面我结合北师大版第六册数学教材第四单元《铺地面(单位面积间的换算)》一课前后两次教学的对比,谈谈数学问题设计的几点粗浅的看法。一、设计情境性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课的刚刚开始阶段就应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铺地面》是北师大版第六册数学第四单元“面积单位换算”的内容,教材在这一内容安排了铺地面这一情境,目的是为了创设有利于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此,我在第一次试教时就引用了这一情境,但学生对这一问题情境似乎比较冷漠,激不起学生的热情。在课后,我们备课组进行的讨论中,老师们提出质疑,这一情境是否符合生活实际,谁家的地

3、砖坏了会拿那么小的几块方砖来补?有没有更合适的问题情境呢?这时我们想到前几节课老师在教学面积单位时就给每个学生发了一个1平方分米的小方块。于是我们设计了“老师要给班上每个同学做一个1平方分米的小方块,买一张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卡纸,够吗?”这一情境性问题。下面是第二次教学的课堂实录片段:师:我们前面学过了面积单位,你们能帮老师解决一个问题吗?4生:能。(课件出示:老师要给班上每个同学做一个1平方分米的小方块,买一张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卡纸,够吗?)学生稍作思考后举起了小手。生1:我觉得不够。生2:我觉得不够,需要5张。生3:好像够了,但又感觉不对。生4:我觉得够了。师:到底够不够,其实我们只要知道

4、1平方米有多少平方分米就可以知道了够不够了(板书:1平方米=平方分米)师:猜想一下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呢?生:可能是10平方分米,因为1米等于10分米生:应该是100平方分米。师:你们各有各的理由,到底哪一种是正确的呢?你们有办法证明一下吗?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第二个问题情境更符合实际,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如何设计有效的情境性问题呢?我们可以通过生活、生产实例;数学发展的历史、数学体系形成的过程;数学故事、数学趣题、谜题来设置情境通过设疑、揭露矛盾;教具模型、现代化教学手段来设置情境性问题。二、设计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在课的展开阶段,设计的问题应具有培养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

5、价值,能激发学生积极探索。《铺地面》安排了两个层次的内容,第一是面积单位间的换算,二是大面积单位。在第一次试教时我把两个内容溶合在一课时,让学生在探索面积单位进率之后,让学生做一些基本练习,紧接让学生根据具体的面积选择合适的单位,学生在感到用平方米时还比较麻烦,从而引出大面积单位:公顷与平方千米。课后自我感觉良好,自然、顺畅。正因为过于顺畅,我们不得不进行反思,这样的教学,数学教学的价值在哪,学生积极思维了吗?在教学之后听课的老师们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4内容是演完了,但学生的思维并没得到激发,整节课引起学生思考性的内容不多。那我们在课中又应该设计怎样的问题才能引发学生更深一层次的思维呢?通过对

6、教材深层次的挖掘,我们思考:这一内容分两课时来上行不行?如果分两课时上,那第一课时又应该加入哪一内容比较好呢?有了这样的思考我们在自主探索环节先后出示了两极为相似的问题:1、如果把边长是1平方分米的小正形纸可以切成多少块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方块?2、如果把边长是2平方分米的小正形纸可以切成多少块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方块?第一个问题学生可以将前面尝到的知识进行迁移,难度不大,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所不同的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然而第二问题学生却受前面一个问题的影响,多数学生说出可能切200块,这时老师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引导学生先画画图来帮助理解一下,这样通过图形与数量的结合,就很自然地引导学

7、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教师利用类比方法,把问题1中的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变为边长是2分米的正方形作为问题2提出,从而达到问题设置的迁移.问题设置的迁移也带来问题解决的迁移,更带来知识的迁移和深化。本环节中,问题1的引入为学生的思维打下伏笔,问题2的引出为学生思维打开闸门,再加上教师的适度、适时的追问和点拨,学生用自己思维能力寻找到数学知识。《浙江省小学数学教学建议》第10条指出:“问题的设计要关注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