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节 补虚药

第十九节 补虚药

ID:1495112

大小:12.80 MB

页数:73页

时间:2017-11-12

第十九节  补虚药_第1页
第十九节  补虚药_第2页
第十九节  补虚药_第3页
第十九节  补虚药_第4页
第十九节  补虚药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十九节 补虚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习导航【目的要求】1.掌握补虚药的含义、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四类药物性味、功效和适应范围;了解补虚药的配伍方法。了解误补留邪、滋腻碍脾等药物副作用的含义。2.掌握药物7味,熟悉药物9味,了解药物10味。3.掌握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教学内容】1.补气药(1)掌握:人参、黄芪。(2)熟悉:甘草。(3)了解:党参、白术。2.补血药(1)掌握:当归。(2)熟悉:熟地黄、白芍。(2)了解:何首乌、阿胶。【教学内容】3.补阴药(1)掌握:北沙参、麦冬。(2)熟悉:龟甲、鳖甲、枸杞子。(3)了解:南沙参、女贞子、黄精。4.补阳药(1)掌握:鹿茸、杜仲。(2)熟悉

2、:淫羊藿、菟丝子、冬虫夏草。(3)了解:巴戟天、补骨脂、紫河车。补虚药一、含义凡能补虚扶弱,调节人体阴阳气血虚衰的病理偏向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治疗虚证的药物,称为补虚药,亦称补养药或补益药。二、性能特点甘温益气助阳,甘寒滋阴养血。三、功效与主治补气--气虚证,补阳--阳虚证,补血--血虚证,补阴--阴虚证四、配伍 补气药-补阳药,补血药-补阴药气血两亏--气血双补,气阴两虚--益气养阴,阴阳俱虚--阴阳双补,适当配伍健脾消食药五、使用注意:补虚药为虚证而设,不宜滥用,实证者不宜用之。1)补阳药,性多温燥,能伤阴助火,阴虚火旺者误用则阴愈虚,火愈炽,故阴虚火旺者慎用

3、。2)补气药多味甘,能壅滞中气,中焦满闷者,不宜服之。3)补血药与补阴药,性多粘滞,妨碍消化功能,湿浊中阻,腹胀便溏者不宜服之。4)对于沉疴,初有起色,胃气初复,虚不受补者,当以开胃和中为首要任务。兼以清淡平补之品缓缓调理,切忌大量峻补之品,导致胃呆气滞,中焦痞满之患。5)补虚药味厚者居多,制汤剂服用,以文火久煎者效宏;若须久用,可制成密丸剂,膏滋剂或酒剂少量服之,以图持续和缓慢地发挥药效。生晒参糖参红参人参renshenginsengradix野山参人 参性味归经:甘、微苦,微温。归心、肺、脾经。功效与主治:大补元气--气虚欲脱,脉微欲绝。为治虚劳内伤第一要药

4、。气虚欲脱,气虚亡阳,气虚亡阴,血虚气脱。补脾益肺--脾气虚证,为补脾要药。脾气不足之倦怠乏力,食少便溏等证。肺气虚证,为补肺要药。肺气虚弱的短气喘促,懒言声微,脉虚自汗等证。生津止渴--热病气津两伤之身热口渴,消渴证。安神益智--气血亏虚之失眠、健忘等证。血虚证--益气生血,气不摄血之出血证--益气摄血,阳痿证--益气助阳。体虚外感--配解表药,邪实正虚--配攻里药使用注意:反藜芦,畏五灵脂。不宜与莱菔子同用,不宜同吃萝卜或喝茶西洋参xiyangshenpanacisquinquefoliiRadix西洋参xiyangshen panacisquinquefo

5、liiRadix性味归经:苦、微甘,寒。归心、肺、胃经。功效与主治补气养阴--热病气阴两伤之烦倦,口渴。清火生津--阴虚火旺之喘咳痰血。清肠止血--肠热便血。本品性凉而补,凡用人参而不受人参之温补者,皆可以此代之。党参dangshencodonopsisRadix特征:党参长条圆柱形,狮子盘头顶端生;上部多有环纹在,断面淡黄放射纹;性平味甘有香气,补中益气健身心。以条粗状、横纹多、质柔韧、气味浓、嚼之无渣者佳。表面黄棕色至灰棕色;根头部有多数细状突起的茎痕及芽,习称:“狮子盘头”或“狮子头”;党参dangshen  codonopsisRadix性味归经:甘,平

6、。归肺、脾经。功效与主治补中益气--中气不足,中气下陷,气不摄血,肺气亏虚。生津--热伤气津,气短口渴等。养血--气血两虚,面色萎黄,头晕心悸。体虚外感--配解表药,邪实正虚--配攻下药。黄芪huangqiastragaliradix黄芪huangqiastragaliradix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脾、肺经。功效与主治补气升阳--脾胃气虚,中气下陷。益卫固表--肺气虚及表虚自汗,气虚外感等。利水消肿--气虚水停之浮肿,小便不利。托疮生肌--气血不足,疮疡内陷的脓成不溃或溃久不敛。气虚血亏--补气生血;气虚不摄之便血、崩漏--补气摄血;气虚血滞之关节痹痛、半身不

7、遂等--补气行滞气虚津亏之消渴--补气生津白术baizhuatractylodismacrocephalaerhizoma白术baizhuatractylodismacrocephalaerhizoma性味归经:甘、苦,温。归脾、胃经。功效与主治补气健脾--脾胃气虚证。燥湿利水--脾虚水停之痰饮,水肿,小便不利。固表止汗--气虚自汗。安胎--脾气虚弱,胎动不安用法用量:燥湿利水宜生用,补气健脾宜炒用,健脾止泻宜炒焦用。白术与苍术的区别白术与苍术,古时通用,《本经》未分,《别录》指出有赤白二种,宋元始分用,《纲目》遂列为两条,今已分别应用。二药均能燥湿健脾,同治脾

8、虚有湿之证,但白术又能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