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诗人之死:闻捷,施明正,顾城(一)【文化研究论文】

【2016年】诗人之死:闻捷,施明正,顾城(一)【文化研究论文】

ID:14958262

大小:90.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7-31

【2016年】诗人之死:闻捷,施明正,顾城(一)【文化研究论文】_第1页
【2016年】诗人之死:闻捷,施明正,顾城(一)【文化研究论文】_第2页
【2016年】诗人之死:闻捷,施明正,顾城(一)【文化研究论文】_第3页
【2016年】诗人之死:闻捷,施明正,顾城(一)【文化研究论文】_第4页
【2016年】诗人之死:闻捷,施明正,顾城(一)【文化研究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6年】诗人之死:闻捷,施明正,顾城(一)【文化研究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論《世說新語》之「形神觀」TheBodyandtheSpiritConceptinShiShuoShinYu摘要《世說新語》乃是記述魏晉文人生活言行的重要文獻,其中最具影響的就是人物品藻,主要針對人物的德行、才能、智慧、風姿之評述,清代劉熙載即指出:「文章蹊徑好尚,自《莊》、《列》出而一變,佛書入中國又一變,《世說新語》成書又一變。」劉熙載,《藝概》,台北:廣文書局,1927,頁5。顯見《世說新語》對於反映魏晉審美風尚的重要性。而歷來學界對於《世說新語》中「形神觀」的研究,多持玄學觀點,以其乃重精神而輕形體,然尅就《世說新語》本身的內容條目來看,實可見出其對於形體之美的關注,因此本文擬透過形

2、、神二個向度,重新發掘內在於《世說》當中的審美意涵。關鍵字:形神觀、人物品鑑、自然、審美、隱逸。Abstract:ShiShuoShinYuistheimportantliteraturetorecordtheliteratis’qualities,eventsandexperiencesinWei-Chin.Itprobesintotheliteratis’morality,ability,wisdomandgracefulbearing.TobeaimedthebodyandthespiritconceptatShiShuoShinYu,mostofthescholarsemphasiz

3、ethespiritthanthebody.However,whenwesurveythecontentsinShiShuoShinYu,wecanfindLuiYi-Qinqreallypaidalotofpassionforthebodyaesthetics.Hence,throughtheinvestigationofthebodyandthespirit,ItrytoexplorethenewaestheticmeaninginShiShuoShinYo.Keywords:bodyandspiritconcept,personageevaluation,nature,aestheti

4、cs,eremite.前言唐君毅先生認為,中國人文歷史之世界,在本質上為一人物的世界,或人格的世界。唐君毅著,《中國文化之精神價值》,台北:正中書局,1979,頁420。17因此中國文化的一大特質,在就於對主體的重視。由於重視主體,人物品評的傳統由來已久,遠在先秦時孔子就將人分為「君子」和「小人」二類,後人又有「四科」之說,而孟子則將聖人分為清、任、和、時四種。兩漢由於選舉制度的需要,「觀人取士」又成為重要的時代議題。及至東漢班固網羅上古三代至秦末二千餘人,作成<古今人表>,則是中國第一部由理論進入實務的人物品鑑之作。至於道家、法家又另有一套人物品評標準。可見人物品評乃是中國文化精神的一部份

5、。然此傳統雖由來已久,及至魏晉時最為顯揚,學界以劉劭的《人物志》與劉義慶的《世說新語》作為人物品鑑之代表。前者由於帶有強烈的政治取向,因此著眼於「人物材質」之分析;而後者則由政治轉向審美,因此重在人物的形貌、風姿、神韻、才性等諸多風貌之欣賞。饒宗頤即謂《世說》是「人倫之淵鑑」,楊勇著,《世說新語校箋》,台北:明倫出版社,1970,頁1。可以說為此書下了一個明確的註腳。中國古典美學,將審美對象區分為形與神二部份,形指外在可感的形貌,神則是內在的精神與生命力,而《世說新語》不僅對人物的才性、風神、性格、情感有明顯之關注,對於人物的形體之美亦有生動活潑之描繪,然學界多未能正視此一層面,而只注意其「

6、以神識」、「尚神明」的發展,宗白華曰:「晉人之美,美在神韵。」(參見宗白華著,《美學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頁217。)葉朗言:「人的形體被分為兩部份:一部份關乎神明,在人物品藻中受到重視;一部份屬於形骸,在人物品藻中則被忽略。」(參見葉朗著,《中國美學史大綱》(上冊),台北:滄浪出版社,1986,頁204。)張蓓蓓亦認為魏晉時觀人,最重瞻形得神,形悴神雋仍為上駟,形偉神庸則不免「不成令器」之譏。(參見張蓓蓓著,《中古學術論略》,台北:大安出版社,1991,頁161。)忽略其形體自覺之一面,因此本文擬從形與神二種向度重新考察《世說新語》,以期發掘隱含其中的審美意涵。一、形體之

7、美魏晉是一個主體自覺的時代,政治的紛亂、玄學的興起,士人的精神由此受到衝擊,進而對許多傳統價值進行批判省思,思想不再定於一尊,對於人、事、物的思考從單一視點下解放出來,使各種不同的領域,舉凡文學、音樂、繪畫、書法、美學等,皆獲得獨立的地位。其中,《世說新語》更是擺脫了先秦、兩漢時期儒家「比德」的審美框架,從而將審美的焦點投射到人自身的生命當中,對人的形體與精神之美,有更多的著墨,關於形體的描寫,此以<容止>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