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清港大桥挂篮施工方案

金清港大桥挂篮施工方案

ID:14961449

大小:954.50 KB

页数:65页

时间:2018-07-31

金清港大桥挂篮施工方案_第1页
金清港大桥挂篮施工方案_第2页
金清港大桥挂篮施工方案_第3页
金清港大桥挂篮施工方案_第4页
金清港大桥挂篮施工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金清港大桥挂篮施工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金清港大桥主桥水上0#块及挂篮悬浇施工方案一.编制说明1.1编制依据1)、《招标文件》2)、《投标文件》3)、《75省道南延椒江二桥至温岭松门段工程(K90+382.5~K92+390)两阶段施工图设计》4)、《浙江省公路水运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管理办法(试行)》5)、《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6)、《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7)、《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8)、《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9)、《公路桥

2、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025-86)10)、《金清港大桥第四合同段工程地质勘察参考资料》(2007.06)1.2编制目的为保证本工程水上施工的顺利、有序的进行,本着安全、优质、高效、节俭的原则,特编制本方案。1.3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主桥主墩27#、28#墩0#块及挂篮悬浇段施工。二.工程概况2.1工程简介金清港大桥主桥起止桩号为:K90+472.5~K90+692.5,长度为220m。其中26、29号墩为过渡墩,处在岸上,左右分离,每幅承台下设计6根直径1.5米的钻孔桩,桩长分别为75米、65米,主墩处于水中,

3、左右分离,每幅承台下设计9根直径2.0米的钻孔桩,桩长为95米。65主桥与航道交角约95°,所经水面宽约170米,一般水深为4.5米左右,局部为6米左右,航道等级为六级,设计最高通航水位采用金清新闸设计最高通航水位,为1.88米,通航代表船型为500吨级杂货船,通航净空高度为18.7米,通航净空宽度为60米(双向)。上部结构布跨型式为(60+100+60)m三跨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箱梁,分左右双幅,单幅箱梁采用单箱单室截面,纵、横、竖三向预应力体系,为全预应力构件。桥宽16.25米,根部梁高5.8米,跨中及端部梁高2.5米

4、,箱梁高度按1.8次抛物线变化,除墩顶0号块设两个厚0.7米的横隔板及边跨端部设厚1.5米的端横梁外,在跨中设置了两道0.2米厚的横隔板以增加箱梁的抗扭性能。箱梁顶宽16.25米,底宽8.25米,翼板悬臂4.0米,箱梁顶板设单向2%横坡,底板横桥向为水平。箱梁0号块长度为4米,顶底板厚度分别为0.5米和1.2米,腹板厚度为0.9米,距墩中心2米处至跨中箱梁顶板均为0.3米,底板厚度从0.75米至0.32米按1.8次抛物线变化,腹板厚度9号块以前为0.7米,12号块以后为0.5米,10~11号块由0.7米直线变公至0.5米。箱

5、梁采取挂篮悬臂浇筑施工,各单“T”箱梁除0、1号块外,分为13对梁段,箱梁纵向分段长度为8×3+5×4米;0、1号块总长10米,在墩旁托架上现浇施工,箱梁两个“T”同时对称悬臂浇筑。主桥共设置两个边跨合拢段和一个中跨合拢段,合拢段长度均为2米,边跨现浇段长度为8.84米,主桥中跨合拢段采用吊架现浇施工,边跨合拢段及现浇段在支架上现浇施工,浇筑前应对支架进行预压,预压重量不小于箱梁的恒载,最大悬浇重量为144.2t,挂篮重量按45吨考虑。在27、28#墩柱至岸边按搭设5米宽纵向栈桥,同时在墩旁横向搭设8.0米宽横向栈桥,以方便

6、砼及其它材料运输至墩旁,进行下部结构及0、1号块施工。砼采用商品砼,利用HBT-60型混凝土输送泵垂直泵送进行施工2.2水文地质条件1)地貌金清港大桥所处地貌为温黄滨水淤积平原地区,属典型的滨水淤积平原,上部分布厚层软土层,呈流塑~软塑状。港口两岸地势平坦,河塘、水渠纵横交错,水系呈网格状,水网密度大,水位变幅小,水流平缓,水拨高程为2.0米左右。652)、气象、水文桥所处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气候温暖湿润,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区域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全年降雨量主要集中在两个雨期,即4~6月(春雨期)梅雨期,

7、7~9月炎热少雨,受台风影响频繁,常遇台风在邻近沿海登陆,出现狂风暴雨,水位猛涨,酿成洪涝灾害,87%的降雨量集中在4~9月。多年平均气温17℃,年平均最高气温21.2℃,年平均最低气温13.8℃,最高气温40.8℃,最低气温-9.9℃。历年平均日照总数为1764.5小时。台风是本桥所在区域又一重大气象要素。台风影响一般规律为平均每年1~2次,最多达3~4次,影响季节一般为4~9月,最早5月,最迟11月。3)、工程地质桥位区属黄滨海积平原区地貌,浅部为“硬壳层”粉质粘土,褐黄色,灰黄色为主,软塑,层厚约1.3~1.8米,物理

8、力学性质一般;上部为海相成因1及2淤泥质土,层厚约21~25米,流塑,高含水量,高灵敏度,高压缩性,抗剪切强度低,透水性差,固结时间长,物理力学性质差;中部为海相成因3及4粉质粘土,软塑~流塑,层厚约20~40米,高压缩性,搞剪强度低,透水性差,固结时间长,物理力学性质差;下部冲-湖相粘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