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坎伦的新社会契约论伦理学

斯坎伦的新社会契约论伦理学

ID:14966406

大小:3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31

斯坎伦的新社会契约论伦理学_第1页
斯坎伦的新社会契约论伦理学_第2页
斯坎伦的新社会契约论伦理学_第3页
资源描述:

《斯坎伦的新社会契约论伦理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斯坎伦的“新社会契约论伦理学”组员:陈嘉莉、樊菁怡、沈磊、杨湘韵、张倩楠摘要:首先,在与康德的“义务论伦理学”和罗尔斯的“正义论伦理学”进行对比分析后,本文引出了斯坎伦的“新社会契约论伦理学”,即“非自利契约论”。其次,本文对斯坎伦伦理学的中心内容进行了阐述——界定什么是正当的行为,什么是不正当的行为。随后,本文对斯坎伦伦理学的“求助于合理”和“道德动机”两大特征进行了论述。最后,本文就道德优先性的实践性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关键词:非自利契约论合理道德重要性道德有先性一、引言斯坎伦,是目前西方最著名、最活跃和最具影响

2、的道德哲学家之一,也被人们誉为站在罗尔斯的肩膀上思考者。相比于罗尔斯对正义和公平的强调,他的理论主要限定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责任和义务方面。与过去的哲学家相比,斯坎伦将论述的视角从“仰望心空”转变为“脚踏实地”。他发展了康德的善良意志和罗尔斯的无知之幕,把研究视角从虚拟的原始状态转移到现实社会中的个体上来;再者,相较于之前人们对于道德自律的认识,斯坎伦在道德层面提出了人与人之间的彼此亏欠,着重讲述了道德他律的重要作用;最后,斯坎伦发展的的非自利契约论与自利契约论有着本质的区别:非自利契约论的出发点是订约人的共同立场

3、和需要,目的是追求公平互惠与合作;自利契约论的出发点是自利的理性人的自我立场,追求的目的是自我利益的维护或增进。其共同点都是为了确立或是通过契约同意确立道德与政治原则。这一系列发展和变化都值得我们深思(斯坎伦,1998)[1]。二、中心内容2.1核心思想斯坎伦道德伦理的中心在于界定什么是正当的行为,什么是不正当的行为。在他看来,划分二者的根据就是人们之间所达成的协议、契约,即人们相互间的责任和人们之间共同持有的理由和看法,即道德行为普遍原则。这些正常的、人们所无法反驳的理由就构成了对错道德的基础(何怀宏,2004)[2]

4、。在这个普遍原则达成之前,斯坎伦强调必须具备一些缔约的条件,用他的话而言就是达成一致必须是“信息充分”且“不受强迫的”,前者是把基于迷信和和对行为后果的错误估计达成的一致性排除在外;后者包括不被强制参与、强制同意、不把结果强加给他人。换言之,即缔约各方能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处境、背景、目标等相关信息,并自由、自愿地参与缔约。在《我们彼此亏欠什么》一书中,斯坎伦用更加严谨的语言对不正当行为进行了表述:“一个行为是道德上错的,如果在某种情况下这样做时,会被一套规范人们行为的原则所否定,而这套规范人们行为的原则,作为在没有压迫

5、和人人都有充分的信息的情况下达成的同意,是没有人能够对之提出合理的反对”(陈真,2005)[3]。2.2内容解析3斯坎伦认为道德理论的主要部分应该回答什么是正当的,什么是非正当的,即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他将他的理论称作是关于对错的道德理论。在讲述自己的理论过程中,他界定什么是错的,而不是什么是对的;他用人们无法合理拒斥的理由而不是人们能够合理接受的理由,这两点上往往会引发人们的疑虑和思考。那么,斯坎伦为什么要用人们“无法合理拒斥”而不用人们“可以合理接受”来决定对与错呢?从理论层面而言,斯坎伦的出发点有二:首先,斯坎

6、伦认为,对与错是对立的,所以界定错的行为能够概括道德上对的行为,其次,斯坎伦是希望与普遍流行的功利主义的思想区别开来,批判多数人的幸福观。从实践层面而言,是因为实际生活中有很多无法用对错二分法来说明和断定的情形。比方说,社会上的富人自愿将自己的一部分财产捐献出来帮助穷人,这样的做法当然是令人欣慰的,合理的。但是如果他们不愿意这样做,我们不能因此而认为他们的行为是不合理的、不道德的。按照早期罗尔斯的理论,他认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可以合理的拒斥对自己不利的规则。斯坎伦则认为,社会中的每个人或群体,不论强势或者弱势,都有合理否决

7、的权利。简言之,斯坎伦认为一条规则的对或错取决于它的不可拒斥性。但有可能出现这样的一种情况:有许多规则可能都无法合理的加以拒斥,但彼此之间又是不相容的。比如,当今社会中的失足妇女的现象,按照传统的法律和习俗,我们是应该禁止和反对这一类群体的产生和这一类交易的进行,但是考虑到以此谋生并获得生存资源的妇女,我们又无权剥夺和反对她活下去的权利,所以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无法简单地划分。在斯坎伦看来,当两条不相容的原则都通过了不可拒斥性的检验,怎样取舍是由人们约定俗称的习惯来决定的。这样,斯坎伦将某种道德相对论引入了他的契约论

8、。一、两大特征3.1求助于“合理”的概念而不是“理性”的概念合理与理性的区别在于,“理性”强调满足自己的目标,手段是最有效的。而“合理”则希望达到的目标不仅满足自己,也能满足他人,追求的手段是合适的而不是最好的。斯坎伦用“合理”替代了“理性”,也就是用“合适”取代了“最好”,用“共享的目标”取代了“单一的目标”。他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