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级有效管理策略

浅谈班级有效管理策略

ID:14973361

大小:3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31

浅谈班级有效管理策略_第1页
浅谈班级有效管理策略_第2页
浅谈班级有效管理策略_第3页
浅谈班级有效管理策略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班级有效管理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班级有效管理策略常熟市尚湖高级中学张镖【摘要】班级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凝聚班级精神,弘扬班级文化,通过系列的要求、活动、做法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关键词】班级管理有效策略[1]学校德育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教育,通过学生的认识、体验和实践,以使其形成良好的品德和道德的教育活动。班级是学校的组成个体,班级管理是学校德育的实施途径之一。有效的班级管理对处于青春期中的学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促进、催化和引领作用。1.规则的制定与实施每个学校都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每个

2、班级都有细致的班级规定。但无论是哪个学校的还是班级,都会出现一些个体违反这样或那样的条框,到底是学生的顽劣,还是规则制定者过于严苛呢?很多的规章都是人为制定的,利用自身所处位置的优势提出种种要求。例如“每天5:30前起床,不得晚起床;6:20前进教室,不准吵闹;6:30开始早读,不得打瞌睡;……”这是某班班级规定,张贴在墙上,要求每个同学签名,保证一定做到。诸如此类的“不得”“不准”还有很多很多。我想说:“这些规定必要吗?”任何规章或制度建立的基础在于共同的“约定”,制度要真正起到对学生的教育和导向作用,必须得到学生的

3、理解和认同,否则它始终只是一种对学生的“束缚”。但任何规章它都是有空间的,可以通过交流、提醒等形式让规章或制度不再是束缚,而是悬于头顶之上的“天空”。例如学校规定“每天五点半前起床,六点前要出宿舍”。刚开学的时候,我并没有把学校的要求跟同学们说,我只是说“看看别人就好,你不要是最后一个”。学生在开学初,都想在老师面前留个好的印象,他们相互比较、暗自较劲。每天早晨五点半所有的学生都起床了,六点前都出宿舍了。对于个别宿舍里那个别行为习惯差,偷懒的同学,我对同宿舍的同学说:“你们宿舍总体是好的,但要所有同学都能一起出宿舍那就

4、更好了”4。为了完成我的期望,他们相互提醒,第一个起床的同学就开始充当宿舍里的闹钟,慢慢地,那些想偷懒的同学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也适应了高中的生活节奏。逐渐按时起床成了他们的生活习惯。如果要求成为了习惯,这便没有要求的必要了。2.班级文化的主流与非主流不少班级的墙壁或者文化栏都布置有诸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有些路很远,走下去会很累。可是,不走,会后悔。”等催人奋进的名言警句,它激励着同学们不畏艰难,刻苦学习。但是我想说:“班级文化布置里只能是‘高大上’吗?”高中学生的年纪都到了十七八岁,都有自己独立的思维

5、和想法,老师通过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养成合理宣泄情绪的习惯,逐渐改变不合理的行为方式。例如[2]班级中存在随手在课桌面上涂画的现象。一些同学在课桌上题诗赋词,一些同学将公式、名言和英语单词抄在课桌上,还有一些同学将漫画人物画在课桌上……这些行为老师们都会把它列为不文明现象。我认为一个班级的文化,不应只有“阳春白雪”的正面宣传,也应该有“下里巴人”的小众文化。班级中辟出一块区域,名为“妙手偶得”,可以是天马行空的诗词,也可以是精心描绘的人物画像,还可以是自编自创的歌词歌谣等等,教室里应该有一块属于“非主流”的文化角落。这

6、样学生们触摸的不只有课本读物,还有青年们朦胧的对现实社会文化的追逐。对于高中学生,你需要给他一个出口,面对这种雅与俗共存的班级文化,他会思考和判断,教师只要能够引导好,学生看待和处理事物的水平会有大幅度的提高,进而形成正确的“三观”。3.活动的组织与意义高中的学习生活是简单枯燥的,如果只是学习,那只能描绘成“三点一线”,在不断的重复中度过一天又一天。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在一天天的消磨。老师往往会通过标语、板报、班会课、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不断给学生刺激,让他们不断充满热情。老师在组织活动前要明确目的,细致安排,让学生充分

7、融入,尽量让每个人都能成为活动的主体。我发现一些有一些生活阅历的、生活上有坎坷的学生在学习上总是会自我加压。他们会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学习,应该如何学习。我设计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融入生活。最近的一次活动是我组织学生4们走上街头,分发印有环保宣传标语的购物袋。不到半小时,当他们很快发完1000只环保袋后,同学们都很开心,说“总是有人想拿好几个呢”。我嘿嘿一笑,说“下面开始募捐,如果行人向环保事业爱心捐款,赠送一个环保购物袋,金额不限”。同学们又忙开了,但是过去了2小时,只赠送出去100多只环保袋。回去的时候,我什么都没有

8、说,布置同学们回去写活动感想。多数学生的感想是表扬献爱心的好人,看不起贪图小利的路人。我说:“这个活动不是要去表扬或批评那些路人,是要同学们知道得到与付出的意义”。很多人都是愿意不付出而得到,这些得到都是别人的施舍,而付出之后的得到,才能正真体会到得到的珍贵。学习中的付出和回报也是这样,真心愿意付出,得到的回报是获得成功的喜悦。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