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国 秦 印 经 典 分 析

中 国 秦 印 经 典 分 析

ID:14978451

大小:807.0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8-07-31

中 国 秦 印 经 典 分 析_第1页
中 国 秦 印 经 典 分 析_第2页
中 国 秦 印 经 典 分 析_第3页
中 国 秦 印 经 典 分 析_第4页
中 国 秦 印 经 典 分 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 国 秦 印 经 典 分 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秦印经典分析“秦印”一般指秦统一六国后,对印章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而形成的印章形式。就印章内容、艺术形式而言,秦印主要分为“官印”与“私印”二大类。就印章形状、大小而言大致有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形制,方形尺寸大约在2.3cm~2.4cm之间,间或有超大超小;长方形印的印尺大约在1.3cm~2.3cm之间;圆形印有大有小,直径介于3cm~0.5cm之间。秦印主要特征有三:第一,有白文界格。一般有“田”“日”“口”三种界格。官印多数为“田、日”界格形式,平正规整者多为高官权显,刻划随意者多为中小官吏。 

2、“日、口”多为私印及吉语箴言印等,此类印章刻制较为随意自由,结字章法等形式更为灵活多变,它们更多地展现了秦印艺术的独特风格。第二,以凿刻白文为主,间有少量铸造。第三,入印文字多以秦小篆为基础,风格与秦权量诏版相类似,以横平竖直、方中寓圆为主,点画生动自然,姿态顾盼相应。秦代印章历史虽然短暂,但因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为历代印人所推重。从形式、风格来看,它上接战国,下启汉魏,是中国印章史上重要的转折期,其地位犹如书法史上的魏晋时期。对比印面与印拓之间的细微差别,我们发现秦印上那形质丰富的线条刻划痕迹令人惊叹。

3、尽管年代久远,多数印章经年代腐蚀以及撞碰残损,印拓后呈现一种苍茫古朴的“金石”趣味。但是也有少量印章虽然历经二千多年,却仿佛刚刚制作出来,入刀与叠刻清晰可见,刀法的正侧、交接均有直接的呈现。根据这些痕迹我们甚至可以推测出刻具的利钝、刀刃的方尖等。有的印面由于刀具凿刻撞击,在线槽两边有反卷隆起的“碎碴”,拓印后它们形成车富的肌理。遇此印虽然历经二千多年,印面凿痕依然清晰如新。其鲜活的印痕甚至可以清楚展示制作者刻凿的状态:刻具应为一把方头平口刻刀,刀法基本为平推凿刻,使用了叠刀、复刻等多种刀法。凿刻的先后次

4、序明了:先边栏、后文字,且多有补刀。另外,由于刀具的缘故,线槽多呈“凵”形,在线边因凿刻受力挤压有“卷口”凸起,拓印时会产生一些意外的肌理效果。从印拓看,印面线条方健遒劲,字形布局方结,左疏右密、大方而妍美,四边曲直自然并且文字均有粘边、或出边。印面整体古朴清峻,和谐统一。西乡此印为二字“半通印”。从原印面看线条似为单刀侧刃凿刻,线条细劲有力,笔道生动自然。章法布局为均等排列的平和稳定之势。但为避免均等板滞,“西乡”二字分别做适当的挪移呼应的变化,如“西”字向右侧、“乡”字向左倾斜。在“乡”字三部并列中

5、也作了互相欹让的处理。同时,边栏四角留红,构成多处呼应,使印面构成呈现既平和又率真自然的艺术趣味。张龙此为二字圆形秦印。稍有腐蚀但刀痕毕现,凿刻方圆叠加、使转清晰。线条形质丰富多变,如圆边拦上部与左下的变化,以及各横线的差异。在章法构成上,文字随形分布作了伸缩的变化,以适合圆形印面形态。如“长”部作加法,横势凸显,至于“弓”与“龙”部则作了减法的造型,分别藏之于左上、右下。在左下、右下二部亦有留红呼应,使印面整体呈现欹侧自然古朴而通活的意态。传庆此印凿痕清晰,光亮如新,可以清楚反映制作者刻凿的状态:刻具

6、应为一把方头刻刀,刀法基本为平推凿刻,使用了叠刀、复刻等多种刀法,很少有一根线条为一次刻好。在刻圆转时,采用了停顿、慢转刻法,如“传”之“田”部。从印拓上看,印面线条圆通遒劲富于变化,字形构成基本依圆布局结字,自然大方而妍美。印拓效果虽然不如原印面那样激动人心,但依然不失为一方秦印中的上品。冀丞之印此为典型秦官印。该印应为铸刻,线条圆厚饱满,无明显粗细变化。线条起收以圆为主,兼有方起。章法布局平稳,并且繁者大、简者小。由于秦代官印具有庄严规整之要求,因而在全印的结字构成没有作动荡之态,只是在部分的小空间

7、内作了小许变化以求全印之通活,如“冀”之中竖呈右倾势,而“丞”之中竖为求平衡则为左侧状;又如“之”在界格内两边留红与斜对角“丞”字之左右侧留空对应。文字似《泰山刻石》,呈现谨严自然浑厚流畅的风貌。日敬毋治印拓字口清晰,线条起收方圆可辨,风格平整温和。全印布局似为四平八稳,其实不然。先说边栏界格,“田”字格呈左窄右宽,上小下大之分割,并且中竖界格线右倾,外边栏左上右下呈方角对应而右上左下则为圆角之变化。在印内文字构成上,上二字“毋日”取字形方势并且线质亦以方为主调,下部“治敬”二字则字形取圆势,线条以圆质

8、为主。如此安排似乎上下两部变化多而显冲突,但仔细观察,“毋敬”线群以斜势为主而下“日治”的线群取横势。在全印上下左右的次第变化呼应中,印面和谐而统一。范匈奴此印线较细,线条起收方圆结合,丰富多样。章法安排自然生动,不拘秦印之界格法则。“范”为单字却宽而高,“匈奴”二字则窄而小。全印三字似乎从“匈”字的正势安排,到“奴”之稍具动态,过渡到“范”字的随意组合,其渐变递进的形式体现了一种由慢到快的“速度”变化。在各字内部线条交接,也是由方角到圆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