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的困境与出路

传统村落的困境与出路

ID:14999796

大小:244.00 KB

页数:39页

时间:2018-07-31

传统村落的困境与出路_第1页
传统村落的困境与出路_第2页
传统村落的困境与出路_第3页
传统村落的困境与出路_第4页
传统村落的困境与出路_第5页
资源描述:

《传统村落的困境与出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传统村落的困境与出路——兼谈传统村落类文化遗产冯骥才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的重要目标。中国五千年的农耕文明形成了千姿百态的传统村落,建设美好家园,必须保护民族根性文化。  2012年,我国政府正式启动了传统村落的全面调查,并确立《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形成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村落遗产三大保护体系,这是我国在文化建设上迈出的重大一步。是文化史上一个意义重大而影响深远的事件。之前,大量出现在媒体上的信息与文章,表达着学界与公众对这一关乎国人本源性家园命运的关切;在这之后,人们的关注焦点则转向这些处于濒危的千姿万态的古老村落将

2、何去何从。这里,想对有关传统村落现状与保护的几个关键问题表述一些个人的意见,以期研讨。  每天消失100个传统村落  凸显保护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五千年的中华民族基本处在农耕文明时期。村落是我们农耕生活遥远的源头与根据地,至今至少一半中国人还在这种“农村社区”里种地生活,生儿育女,享用着世代相传的文明。在历史上,当城市出现之后,精英文化随之诞生,可是最能体现民众精神本质与气质的民间文化一直活生生存在于村落里。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地域多样;在漫长的岁月里,交通不便,信息隔绝,各自发展,自成形态,造就了中华文化的多样并存与整体灿烂。如果没有了这花团锦簇般各族各地根性

3、的传统村落,中华文化的灿烂从何而言?可是,最近一些村落调查和统计数字令我们心头骤紧。比如:在21世纪初的2000年,我国自然村总数为363万个,到了2010年锐减为271万个,仅仅10年内减少90万个,对于我们这个传统的农耕国家可是个“惊天”数字。它显示村落消亡的势头迅猛和不可阻挡。  如此巨量的村落消失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城市扩张和工业发展突飞猛进,大批农民入城务工,人员与劳动力向城镇大量转移,致使村落的生产生活瓦解,空巢化严重,已经出现了人去村空——从“空巢”到“弃巢”。近10年我们在各地考察民间文化时,亲眼目睹这一剧变对村落生态影响之强烈。  二是城市较为优越

4、的新的生活方式,成为愈来愈多年轻一代农民倾心的选择。许多在城市长期务工的年轻一代农民,已在城市安居和定居,村落的消解势所必然。  三是城镇化。城镇化是政府行为,撤村并点力度强大,所向披靡;它直接导致村落消失,是近10年村落急速消亡最主要缘由。  在由农耕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中,村落的减少与消亡是正常的,世界各国都是如此。但我们不能因此对村落的文明财富就可以不知底数,不留家底,粗暴地大破大立,致使文明传统及其传承受到粗暴的伤害。  进一步说,传统村落的消失还不仅是灿烂多样的历史创造、文化景观、乡土建筑、农耕时代的物质见证遭遇到泯灭,大量从属于村落的民间文化——非遗也随之灰

5、飞烟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非遗评定的标准是,它必需“扎根于有关社区的传统和文化史中”。如果村落没了,非遗——这笔刚刚整理出来的国家文化财富中许多项目便要立即重返绝境,而且这次是灭绝性的,“连根拔”的。  传统村落还有另一层意义——它是许多少数民族的所在地。不少少数民族没有文字,没有精英文化,只有民间文化。他们现在的所在地往往就是他们原始的聚居地。他们全部的历史、文化与记忆都在世代居住的村寨里。村寨就是他们的根。如果传统的村寨瓦解了,这个民族也可能就名存实亡,不复存在。  面对着每天至少消失100个村落的现实,保护传统村落难道不是一件攸关中华民族文化命运的大事逼到眼前? 

6、 区别于物质文化遗产和非遗  传统村落是另一类文化遗产  当今国际上把历史文化遗产分为两部分,一是物质文化遗产,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人类历史的转型期间,能将前一阶段的文明创造视做必需传承的遗产,是进入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这时间并不久,不过几十年,而且是一步步的。从国际性的《雅典宪章》(1933)、《佛罗伦萨宪章》(1981)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历史城镇与城区宪章》(1987)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3)可以看出,最先关注的是有形的物质性的历史遗存——小型的地下文物到大型的地上的古建遗址,后来才渐渐认识到城镇和乡村蕴含的人文价值。然而在联合国各类相关文

7、化遗产的文件中,我们只能见到一些零散的关于传统村镇保护的原则与理念,没有整体的保护法则,更没有另列一类。至今还未见任何一个国家专门制定过关于传统村落保护的法规。可是,传统村落却是与现有的两大类——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不相同的另一类遗产。  首先,它兼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特性,而且在村落里这两类遗产互相融合,互相依存,同属一个文化与审美的基因,是一个独特的整体。过去,我们曾经片面地把一些传统村落归入物质文化遗产范畴,这样造成的后果是只注重保护乡土建筑和历史景观,忽略了村落灵魂性的精神文化内涵,徒具躯壳,形存实亡。传统村落的遗产保护必须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