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

ID:15003922

大小:72.5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8-07-31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_第1页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_第2页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_第3页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_第4页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隋炀帝的文治武功炀帝文治武功的条件:1,国库充盈:通典丁中条载“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天下义仓,又皆充满。”资鉴卷192称隋代“比至末年,天下储积可供五十年。”2,人口众多:大业五年,户九百多万。一、加强基本建设1,营建东都。(1)政治意义:诏书中说“今者,汉王谅悖逆,毒被山东,遂使州县,或沦非所,此由关河悬远,兵不赴急。”又说“况复南服遐远,东夏殷大,因机顺动,今也其时。”(2)经济意义:“控以三河,固以四塞,水陆通,贡赋等。(3)北魏以来曾定都于此。2,开通运河(1)政治意义:加强江南地区

2、与洛阳的联系,以便通过运河直达江淮,进一步控制江南地区。(2)经济意义:有利于转运南方的财富3,修驰道长城二、数度出巡三、三征高丽唐中后期中枢政治体制的演变1,翰林学士参与机要:唐会要:“武德四年(621)正月,于门下省置修文馆,至九年(626)三月,改为宏文馆。至其年九月,太宗初即位,大阐文教,于宏文殿聚四部群书二十余万卷,于殿侧置宏文馆,精选天上贤良文学之士虞世南、褚遂良、姚思廉、欧阳询、蔡允恭、萧德言等,以本官兼学士,令更宿直,听朝之隙,引入内殿,讲论文义,商量政事,或至夜分方罢。今褚遂良检校馆务,号为馆主。”高宗乾封、上元年间,北门学士权重:“

3、朝廷疑议及百司表疏,皆密令万顷等参决,以分宰相之权。”(旧190元万顷传)中宗时上官婉儿“独当书诏之任”。权力超过外朝宰相开元二十六年(738)成立了翰林学士院,使“俾传内命”,负责部分诏书的起草。德宗在泾原兵变时出逃,中枢机务委命翰林学士陆贽,所谓:“贽初入翰林,特承德宗异顾,歌诗戏狎,朝夕陪游。及出居艰阻之中,虽有宰臣,而谋猷参决,多出于贽,故当时目为内相。”永贞元年(805)唐宪宗继位后,加以完善:(1)在诸学士之上置翰林学士承旨,时称院长,翰长,为首脑。成为法定的内相。所谓:“大诏令、大废置,丞相之密画,内外之密奏,上之所甚注意者,莫不专对,他

4、人无得而参。(2)分学士与舍人为两制,各置六员,学士在宫禁,称内制,中书舍人在皇城,称外制,时内制重于外制,朝廷的制诰,诏令,赦文等都由学士执笔,翰林院成为设于内廷的正式决策机构。2,宦官专权:(1)典掌禁军:玄宗时常委派宦官监军肃宗时用权阉李辅国掌禁军,所谓:“四方奏事,御前符印军号,一以委之。”代宗永泰元年(765)吐蕃犯京畿,宦官鱼朝恩领神策军屯于禁中。自此神策军恒以宦官为统帅。贞元九年(793)德宗正式任命宦官窦文场、霍仙鸣为神策军左右护军中尉,自此至唐亡,宦官典掌禁军成为制度,所谓:“德宗避泾师之难,幸山南,内官窦文场、霍仙鸣拥从。贼平之后,

5、不欲武臣典重兵,其左右神策、天威等军,欲委宦者主之。乃置护军中尉两员,中护军两员,分掌禁兵。以文场、仙鸣为两中尉。自是,神策亲军之权,全归于宦者矣。”(旧184宦官传序)(2)参与决策:玄宗重用高力士:“四方奏请,皆先省后进,小事即专决,虽洗沐未尝出,眠息殿帷中,徼幸者愿一见如天人然。”(新,207本专)肃宗时李辅国参决机务,所谓:“宰臣百司,不时奏事,皆因辅国上决。“代宗时设内枢密使传宣诏令,承受表奏,所谓:“唐代宗永泰中,置内枢密使,始以宦者为之。初不置司局,但有屋三楹,贮文书而已。其职掌惟承受表奏于内中进呈;若人主有所处分,则宣付中书门下施行而已

6、。”宪宗元和初年,设枢密使一职,以宦官二人充任,首任者为刘光琦、梁守谦,自枢密使权日益凌架于宰相之上。宣宗时出现了枢密院,枢密使下设枢密承旨,再下有枢密院史。枢密使的任务是为皇帝传宣诏令,承受外朝表奏,如枢密使认为诏敕有不便之处,可以黄纸书写意见,贴于诏敕之上,此称贴黄。3,使职差遣:所谓使职,其基本特点就是本司之官不治本司之事,要差遣它官来判决,既使本司之官治本司之事,也要特别授权。使职系统:以由翰林枢密中书门下构成的中枢系统以度支使盐铁使转运使等为核心的财经系统以节度使团练使招讨使为核心的军事系统以巡察使采访使为核心的行政监察系统以及宫市使等宫廷服

7、务系统礼仪使等礼法杂类系统二、南衙北司之争唐中央政府机构位于宫城南部及宫城以南的皇城内,而宦官主要活动于宫城北部,故而外朝臣僚与宦官的斗争被称作南衙北司之争。甘露之变:大和九年(835),唐文宗在位,先与宰相宋申锡谋诛宦官,事泄未遂,文宗又起用李训、郑注,于是年11月21日朝会时,遣人奏称左金吾厅内石榴树上夜降甘露,文宗命左右神策中尉仇士良、鱼弘志率众宦官前去观看,李训事先已伏兵于院内,计划将宦官尽数捕杀,不料仇等察觉情况有异抢先挟持文宗退入宫内,遣神策军大杀朝官,先将来不及逃走的中书门下省及金吾吏卒6百余人皆遇害,然后又分兵关闭宫门,搜索诸司官吏,被

8、滥杀者达又达千人,致使“横尸流血,狼籍涂地,诸司印及图籍帷幕器皿俱尽。”四相被杀,朝堂为之一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