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水帷幕结合抽排基坑降水技术

止水帷幕结合抽排基坑降水技术

ID:15012358

大小:2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31

止水帷幕结合抽排基坑降水技术_第1页
止水帷幕结合抽排基坑降水技术_第2页
止水帷幕结合抽排基坑降水技术_第3页
止水帷幕结合抽排基坑降水技术_第4页
止水帷幕结合抽排基坑降水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止水帷幕结合抽排基坑降水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止水帷幕结合抽排基坑降水技术  摘要:开挖面积大的深基坑,降水时间长,降水量大,不能满足绿色施工的要求,且降水会对周边建筑物产生不良影响。施工中采用止水帷幕结合抽排基坑降水技术,可减少降水,避免降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绿色环保。  关键词:止水帷幕;坑内抽排;降水  一、工程概况  1.1工程规模  姜唐湖进洪闸工程是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中的骨干工程,设计洪水百年一遇水位26.9m,进洪流量2400m3/s。共计14孔,每孔净宽12m,闸孔总宽196.82m,闸底板高程19.70m,下游抛石槽挡土墙建基面高程为6.50m,其开挖深度12.6m。  1.2工程地质  姜唐湖进洪闸自然地面

2、高程为19.10~20.8m,闸址区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冲、洪积地层,自上而下可分为8层,闸室持力层为第3层粉质粘土和重粉质壤土,其下第4层为轻粉壤土、夹砂壤土,第5层为细砂,其层底高程为9.00m。  1.3水文地质  闸址区地下水主要为存于第2层粉质壤土中的潜水和第5层细砂中的承压水,潜水位高程19.00m左右,承压水位高程在18.50m左右。  二、选择降水方法  2.1降水的分区  姜唐湖进洪闸上下游之间纵向达207.750m,上游抛石槽与闸室之间开挖浅,闸底板建基面高程17.60m,验算承压水头的作用,不会造成地基突涌破坏。基础施工只需降排潜水,依据基坑粉质粘土土质,可用基坑

3、周边挖排水沟、集水井明排。  承压水作用验算如下:承压水高程18.50m,隔水层底高程13.00m,隔水层底面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承压水浮托力γωz应小于建基面以下隔水层的土重γz0,γ为土的湿密度,其取2.01t/m3,则地基土不会发生突涌破坏,即γωz≤γz0  z0=(18.5-13)/2.01=2.75m,小于残留隔水层厚度3.9m。  消力池与下游抛石槽之间挖方较深,需要同时降排地表潜水和承压水,并且降水面积大,约5.3万?降水深度12m,降水持续时间长。从降水费用和降水的安全性进行分析,选择降水方法。  2.2深基坑降水  姜唐湖进洪闸消力池与抛石槽之间是深基坑施工,有降

4、水面积大,降水深度大,降水量大,降水持续时间长和施工干扰大等诸多特点,若按传统的井点降水法需在坑内,坑外布置较多的深井井点,抽水的管路对土方开挖和基础施工干扰较大,从而加大了降水安全性的风险,长时间连续降水运行维护费用很高。通过对费用,安全性和施工便利、工期等诸因素的权衡比较,采用在基坑周围使用水泥土截渗墙形成封闭的截水帷幕,截渗墙插入承压水层下的相对不透水层内进行止水,而不需进行连续的大量降排地下水,既保护了地下水资源,也避免大量降水对闸室结构的影响。  三、止水帷幕水泥截渗墙的设计  3.1止水帷幕的厚度计算  截水帷幕的渗透系数宜小于1.0×10-6?/s,依据水泥土强度和渗

5、透性之间的关系,取含水层土样做水泥配比试验,取得不同水泥掺入比和不同水灰比的水泥土料抗压强度,渗透系数,渗透破坏比降等指标。  防渗墙的厚度δ=△H/J=11/80=15?  式中△H―防渗墙两侧的水头差取18.5-7.5=11.0m  J―水泥土计算允许渗透比降,取80(水泥土破坏比降大于200)。  3.2止水帷幕插入深度的计算  落底式竖向截水帷幕应插入不透水层,其插入深度可按l=0.2hw-0.5b进行计算。  式中l―帷幕插入不透水层的深度  hw―作用水头,取18.5-7.5=11m  b―帷幕厚度,取15?  l=0.2×11-0.5×0.15取2.1m  3.3基坑

6、与截水帷幕布置  截水帷幕尽量靠近基坑布置,从而减少截水帷幕的工程量。  四、止水帷幕水泥土截渗墙的施工  4.1地质复勘  使用地质钻机复勘承压水下不透水层的层面高程,确定水泥土截渗墙底高程作为控制依据。  4.2水泥的掺入比确定  室内配比试验确定水泥的掺入比为15%,换算实搅每米深度的掺入量,进行控制。  4.3施工机械与搅拌工艺  使用BJS-Y25型三轴小直径深层搅拌机,三轴之间的轴距32?叶片外径38?,满足搅拌土体相交处的厚度大于15?,为保证工程质量,采取二搅一喷的工艺进行施工。  五、基坑滞水量的计算与深井布置  基坑内总排水量Q=V×0.7W=330000×0.

7、7×0.33=76230m3  V―基坑内总挖掘的土方量,取33万m3(含降水至基底0.5m以下方量)  W―地基土每立方米天然平均含水量,取0.33m3  由于抛石槽开挖最深,且该部分工序少,便于施工和管井的保护,将管井布置在抛石槽处的挡土墙前端1m处。  六、深井井点的构造  深井井点间距一般取20m,井底超降水水位6-8m,管材使用透水率不小于25%的无砂水泥管,管内径一般不小于35?,依据透水层的颗粒分析取用滤料和滤布的规格。该工程使用管外10?厚的粗砂作为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