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救、互救与现场急救

自救、互救与现场急救

ID:1502188

大小:671.50 KB

页数:96页

时间:2017-11-12

自救、互救与现场急救_第1页
自救、互救与现场急救_第2页
自救、互救与现场急救_第3页
自救、互救与现场急救_第4页
自救、互救与现场急救_第5页
资源描述:

《自救、互救与现场急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自救、互救与现场急救陈洪克登封市安全技术培训中心矿井发生事故后,矿山救护队不可能立即到达事故地点。实践证明,矿工如能在事故初期及时采取措施,正确开展自救互救,可以减小事故危害程度,减少人员伤亡。所谓“自救”,就是矿井发生意外灾变事故时,在灾区或受灾变影响区域的每个工作人员进行避灾和保护自己而采取的措施及方法。而“互救”则是在有效地自救前提下为了妥善地救护他人而采取的措施及方法。自救和互救的成效如何,决定于自救和互救方法的正确性。为了确保自救和互救的有效,最大程度地减小损失,每个入井人员都必须熟知以下内容:1、熟悉所在矿井的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2、熟悉

2、矿井的避灾路线和安全出口;3、掌握避灾方法,会使用自救器;4、掌握抢救伤员的基本方法及现场急救的操作技术。现代救护是指在事发的现场,对病人实施及时、先进、有效的初步救护,在医院外的环境下,“第一目击者”对伤病人员实施有效的初步紧急救护措施,以挽救生命,减轻伤残和痛苦。然后在医疗救护下,应用现代救援服务系统,将伤病员迅速送到就近的医院继续进行救治。“第一目击者”亦是医疗救护员是指在现场为突发伤害,危重疾病的病人提供紧急救护的人。“第一目击者”包括现场伤病员身边的人,在事发现场利用所学的救护知识、技能救助病人的人。“第一目击者”的定位应用救护知识和技能对

3、各种急症、意外事故、创伤等施行现场初步紧急救护的人员。“第一目击者”的工作内容对常见急症进行现场初步处理;对伤员进行通气、止血、包扎、骨折固定等初步救治;搬运护送伤病员;现场心肺复苏;在现场指导群众自救、互救;开展群众性现场救护知识的普及培训。现代救护新概念1、救护新概念1)概念:在现代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新的模式结构下利用科技进步成果,针对生产、学习、生活环境下发生的危重急症、意外伤害,向公众普及救护知识,使他们掌握先进的基本救护理论和技能,成为能够在现场及时、有效地开展救护的“第一目击者”,从而达到“挽救生命减轻伤残”的目的,为安全生产,健康学习和

4、生活提供必要的保障。2)为什么提出救护新概念人们一直将抢救危重病人及意外伤害者的希望完全寄托于医院和医生由于对现场救护的重要性、可实施性以及相关知识与技能认识不足,往往使处于生死之际的病人丧失几分钟或十几分钟最宝贵的救命黄金时刻现代救护新概念就是让人们有能力利用这宝贵的救命黄金时刻3)应对现代社会生活向救护提出的挑战人的寿命延长,疾病谱变化,心血管病人增多人的活动空间增大,交通、劳务中意外伤害增多天灾人祸、地震、海啸、水灾、火灾等各类灾害时有发生面对生命奄奄一息的心跳、呼吸骤停者,传统的一般止血、包扎、转运等救护知识常常是一筹莫展,会丧失救命良机2、

5、现代救护的特点在事发现场,对病人实施科学、及时、先进、有效的初步救护第一目击者实施救护对挽救生命减轻伤残和痛苦,并争取有利的继续救治时间十分重要在危重病人发病的家庭、工地等现场,几分钟至十几分钟是医学上称之为救命黄金时刻的重要时刻,只有及时正确的抢救才有可能挽救生命救护人员应掌握的主要知识和技术常见病情、伤势的判断。心跳、呼吸骤停的心肺脑复苏技术。止血技术。骨折固定技术。伤口的清理和包扎技术。搬运伤病员的脱险技术。各种灾害伤病员的脱险技术。伤病员的心理治疗。急救时的催吐、灌肠、注射、给氧、搬运、体位等操作技术和四大生命体征的监测。救护基本技术包括现场

6、心肺复苏通气解救止血包扎骨折固定搬运急救的重要性时间就是生命猝死--最佳抢救时间4min严重创伤--抢救的黄金时间30min否则,院内设备再好,医生医术再高明,难以起死回生呼吸循环停止后,每耽搁1分钟,成功的把握就要下降7~10%,超过12分钟,生存率只有2~5%。急救目的挽救生命防止伤势或病情恶化增进医疗效果现场急救目的:修复损伤的组织器官和恢复生理功能,除去致伤因素避免继续损伤。首要原则是抢救生命。优先抢救:心跳骤停、窒息、大出血、开放气胸、休克、内脏脱出等。包扎止血:指压、填塞压迫、止血带法。固定制动:骨折或关节损伤。止痛:注射或口服止痛剂。后

7、送:用适当运输工具迅速送到就近的院。现场救护须知1、现场评估到达现场,应立即通过实地感受、眼看、耳听、鼻闻判断现场异常情况注意安全,引起原因、受伤人数及是否有生命危险,自身和伤者及旁观人群是否身处险境,现场可利用资源,需要何种支援及可采取的行动保障安全,注意危险电源、救护者自身体力、水性及能力等可能情况下,应使用呼吸面罩、呼吸膜、医用手套、眼罩等个人防护用品2、判断危重病情意识:呼唤轻拍推动,观察神志是否清醒,无反应则属意识丧失,已陷入危险气道:梗阻者不能说话及咳嗽呼吸:正常16-20/分,危重者变快,变浅,不规则,叹息样或停止循环体征:看皮肤、黏膜

8、颜色是否苍白或青紫,数脉搏,正常60-100/分,以判断有无心脏危险信号瞳孔大小及反应:判断有无颅脑损伤,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