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欣:写作疗愈了我

张欣:写作疗愈了我

ID:15022062

大小:2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31

张欣:写作疗愈了我_第1页
张欣:写作疗愈了我_第2页
张欣:写作疗愈了我_第3页
张欣:写作疗愈了我_第4页
张欣:写作疗愈了我_第5页
资源描述:

《张欣:写作疗愈了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张欣:写作疗愈了我  见到张欣前就觉得她是个很“难搞”的人。约见地点是花园酒店的咖啡厅,她在短信里说,“清谈,就我们俩,不要带摄影”,不容置疑。以至见面时,看到她小跑过来招呼,笑得那么热情和没架子,竟有点怀疑,这真是之前那个说一不二、态度强硬的女人吗?  当然都是她:直接的、火爆的、热情的,以及合作的。“放心吧,一定让你顺利完成工作。”一坐下,她就噼里啪啦地说,“其实我不太经常接受采访,哎呀不是我低调,是没什么人来采访我啊,哈哈!”她穿一身黑,眼镜片都是深色的,兴奋时语速特别快,像连珠炮或机关枪。与她谈话,很快会了然,开初那种强

2、势感,源自于她性格中坦率和直奔主题的特质,非关傲慢。  她说,这些都是部队出身留下的烙印,再难消除。那或不符合人们对女作家空谷幽兰的想象,却使她多了一份侠女式的豪爽。“不是言情作家”  “所有的言情,无非都是在掩饰我们心灵的跋山涉水”―2013年11月最新小说《终极底牌》出版时,张欣说。  与她过往的题材一脉相承,这也是一部以广州为背景的都市小说。张欣生于1954年。那个年代生的成名作家作品,富有时代穿越感有之,弥漫厚重乡土气息有之,且多充满社会批判性。张欣是个例外,她写当代,写南方,写都市,写女性、欲望与情感。  从《谁可相依

3、》、《爱又如何》,到《不在梅边在柳边》,乃至去年的《终极底牌》,张欣的小说不靠文学大奖光环也可以卖得好,常常是书还没写完,电视台就找上门来谈改编了。“喜欢张欣,因为可以在她的小说里找到隐藏在心灵角落里的自己,以及身边很多熟悉的影子。”“80后”读者Ann说。  然而正因如此,人们却容易轻看了她。毕竟,那些个城市迷离的灯火,横流的欲望,冷寂荒凉的都市人际关系构建起来的故事题材,很长时间里都被殿堂文学弃置一隅。媒体多称她为言情作家,还有说“大陆琼瑶”的,她极其不爽,一谈起来五官都有点扩张,大力拍桌子吐槽,“我写的明明是纯文学!”“他

4、们看不到我包装之外的用心良苦!”  在公众看来,她的《沉星档案》、《浮华背后》、《深喉》,分别与广东电视台女主持人陈旭然被害案、厦门远华案和广州媒体大战隐隐相关。但张欣认为,新闻事件只是自己小说的一个个药引,小说内容纯属虚构,不希望公众对号入座。10年前她就向媒体直陈,小说家写的是人物的内心层次,不是新闻记者的平面写法。  在文学评论家雷达眼里,张欣是最早找到“文学上的当今城市感觉”的作家之一。她也是广州市作家协会主席,鲁迅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得主―尽管试图在媒体前为都市文学“正名”,对她来说似乎比写一部好小说更为困难。  “我

5、觉得人选择什么工作,比较宿命。”她感叹。早在小学时期,张欣就喜爱写作,这个几乎是与生俱来的兴趣决定了她人生的大方向―当一个作家。而家庭背景和命运,则像一双无形的手,推动和形塑了她游走都市的叙事风格。体制内外  祖籍江苏的张欣在广州出生和长大,她伸手指了指,“就在那个黄花岗大院”。父母都是军人,在那个特殊年代改写了女儿的命运。  “小学毕业正好碰上‘文革’,没有学上了,后来就是上山下乡运动。”她平静地说。如果当年随其他知识青年一样下了乡,中国文坛可能会多几部知青小说,却少了一位执著书写南方城市的女子。  她当然没有下乡,因为是军人

6、家属,有机会去当兵,逃过“一劫”。一开始,张欣在部队医院担任卫生员,业余时间拼命写作,所以很快就被调到文工团,“写了很多快板啊、三句半、小话剧、小歌剧”。  很难说这样的经历对一个有理想的青年来说是幸或不幸。没错,它让一个年轻女孩绕过了很多生活上的苦难,呆在一个相对优越的环境从事自己钟情的写作训练。然而硬币的另一面却更为残酷。“我们这一批作家,最初虽然来自各个不同的领域,但都被禁锢在同一个文化氛围里。那时候写什么都要‘三突出’,主要人物要‘高大全’,都是没有生活细节的。不是左,是极左。”  早在1990年代,张欣就加入了作家协会

7、,那时候加入作协是件很牛的事,甚至能改变人的命运。后来,她又担任广州市作协主席、广东省作协副主席。  然而如今,作协的口碑正江河日下。文学评论界常把作家分为两类:体制内作家和体制外作家。前者除了贾平凹、王安忆、莫言等少数派,偌大群体俨然已被贴上了“光拿工资,写不写作无所谓”的标签;而中国文学创作的重任,则被认为主要由以海岩、格非、韩寒等为代表的后者在承担。  从大院出身、部队写作到作协主席,张欣理所当然属于前者。身处这样的角色和立场,对体制内作家群体存在的问题,她既不否认,也不急于撇清,而是经由自身的经历和体会,对很多创作能力严

8、重萎缩的同侪生出部分理解和同情。  “现在以文谋生容易多了,写专栏、出书甚至当网络写手,都很自由,只要拿作品说话就可以。所以年轻一代是无法体会到的,我们那个年代,作协有其存在的历史意义和价值。那个时候哪有这么多渠道和平台啊,文字爱好者很苦的,白天做一份又苦又累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