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防美洲锥虫病传入我国

严防美洲锥虫病传入我国

ID:15028890

大小:7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01

严防美洲锥虫病传入我国_第1页
严防美洲锥虫病传入我国_第2页
严防美洲锥虫病传入我国_第3页
资源描述:

《严防美洲锥虫病传入我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严防美洲锥虫病传入我国福建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肖武张述铿张建庆近期,媒体广泛报道了美国PeterHotez教授发表在《科学公共图书馆》杂志“被忽视的热带病专刊”上的述评文章。该专家在文中称美洲锥虫病是被全球忽视的一种热带寄生虫病,呼吁全球关注,加强对该病的防控。美洲锥虫病(Americantrypanosomiasis)是由克氏锥虫(Trypanosomacruzi)引起的一种热带寄生虫病,又名查加斯病(Chagas),是一种人兽共患的寄生原虫病,由嗜血锥蝽传播。临床上有急性和慢性虫血症,并侵犯多种器官如心、脑、食管、结肠等。造成劳动力的丧失或死亡,病死率较高。英国《每日

2、邮报》2012年5月29日报道,这种病正在美洲蔓延,导致感染者猝死。该病主要流行于中美洲和南美洲18个国家,从美国南部至阿根廷南部范围,巴西、阿根廷、智利、玻利维亚、委内瑞拉等国为主要流行区。已成为拉丁美洲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但由于近年的全球经济一体化,人口流动频率增加,使这一疾病向世界各地扩散,如欧洲、澳大利亚、日本等地区。克氏锥虫存于细胞内一、病原学克氏锥虫是于1909年由巴西人Chagas在患儿血内发现的一种原虫。克氏锥虫属肉足鞭毛门,鞭毛亚门,动鞭毛纲,动基体目,锥虫属。克氏锥虫在它的生活史中,因寄生环境不同而有三种不同形态,即无鞭毛体、上鞭毛体和锥鞭毛体:克氏锥

3、虫分为两型,即克氏锥虫Ⅰ型和克氏锥虫Ⅱ型。尽管两型锥虫均使人致病,但克氏锥虫Ⅰ型主要感染有袋类动物,参与野外传播循环;克氏锥虫Ⅱ型参与家庭传播循环。克氏锥虫Ⅱ型又分为Ⅱa,Ⅱb,Ⅱc,Ⅱd,Ⅱe五个亚型,其中Ⅱe中的CLBrener亚群已完成基因组测序。其含有60372297个碱基,其中G+C占51%,单倍体基因组约含12000个基因。克氏锥虫图:  克氏锥虫的形态当染虫椎蝽吸血时,鞭毛体随椎蝽粪便排出并经皮肤伤口或粘膜进入人体。该虫在血液中不进行分裂。具有虫血症的人或动物被嗜血锥蝽叮咬后,锥虫被吸入锥蝽体内,并在其中肠内繁殖经8~10天即由无鞭毛体变成上鞭毛体,最后变成

4、有感染性的循环后期锥鞭毛体,聚集在后肠随粪便排出。锥蝽叮咬人时,常有同时排稀便的习性,粪便中的锥虫随搔痒进入皮内或眼、口、鼻黏膜内,在局部细胞内形成假囊,并进行以上生活周期。雌性或雄性椎蝽的成虫、幼虫、若虫都能吸血。锥虫在入侵部位的细胞内迅速繁殖形成假囊。假囊破裂后释放抗原及毒性物质,在该处引起严重炎症反应,呈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以及明显的间质水肿,形成硬结即南美洲锥虫肿(chagoma)。此时附属淋巴结的细胞内也有假囊形成及炎症反应。其病变以淋巴细胞浸润和肉芽肿为特点。二、流行病学锥蝽病媒传播过程描述  嗜血锥蝽图该病的传播媒介为半翅目的锥蝽(俗名臭虫),本病的传播

5、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患者或储存宿主→锥蝽(俗称“臭虫”)→人的方式传播;另一是通过输血传播、母婴垂直传播或在器官移植及实验室意外等情况下发生传播。目前报道的至少有40余种吸血锥蝽可能造成本病传播。锥猎蝽亚科栖居于哺乳动物巢穴和人的居室附近,吸血为食,该亚科中的一些种类在热带美洲成为传播美洲锥虫病,主要包括分布于中南美洲的大锥蝽、骚扰蝽、长红锥蝽等。我国尚无当地感染的病例报道,目前仍为非流行区。但有相类似的锥蝽媒介存在,已记录的锥猎蝽亚科有两种,但尚无传播人畜疾病的报道。红带锥蝽在我国南方常见,国外曾有报道红带锥蝽体内查见天然感染的克氏锥虫。感染有克氏锥虫的患者是本病主要传

6、染源,另外犬、猫、南美犰狳、蝙蝠、雪貂、狐狸、负鼠、食蚁兽、松鼠和猴等均可作为本病的储存宿主。三、临床症状及体征潜伏期为1—3周,此期无鞭毛体在细胞内繁殖,所产生的锥鞭毛体在细胞之间传播并存在于血液中。宿主还可通过输血、母乳、胎盘或食入被传染性椎蝽粪便污染的食物而获得感染。 1.急性期 此虫侵入部位可形成红斑和硬结,称为恰加斯结节,一般可持续存在数周。若侵入部位在结膜,则可见单侧眼睑肿胀,肿胀系组织中粘液样物沉积所致,故为非凹陷性,同时可见同侧睑结膜炎与耳前淋巴结炎,称为罗曼尼亚征,是本病早期的特征性表现。其他急性症状还包括发热,皮疹,肌肉关节痛,嗜睡,腹泻,水肿,全身淋

7、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呼吸紊乱,发绀,昏迷等。2.隐匿期 绝大多数急性期症状和体征在数周至数月时间内自发的逐渐消退。此期无任何临床症状和体征,显微镜检查外周血涂片亦难以发现克氏锥虫,但特异性抗体存在。50~70%患者停留于此期,持续终身,不再发病。在免疫抑制如AIDS患者中,外周血中可找到克氏锥虫。3.慢性期 约1/3患者经历隐匿期后逐渐进入慢性期,常发生于感染后10~20年。其中约94.5%患者可累及心脏,称为恰加斯心脏病。表现为心悸,眩晕,心前区不适,甚至晕厥等,多由心律不齐,包括室外早搏、心动过速、传导阻滞等所致。查体可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