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夫妻两地分居办事流程

解决夫妻两地分居办事流程

ID:15029644

大小:4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01

解决夫妻两地分居办事流程_第1页
解决夫妻两地分居办事流程_第2页
解决夫妻两地分居办事流程_第3页
资源描述:

《解决夫妻两地分居办事流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解决夫妻两地分居办事流程一、政策条件在京一方达到以下条件之一的,可申请解决两地分居:1.获得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人员、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的主要完成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被聘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被聘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满三年的人员。3.副处级以上管理人员(含副处级)。4.博士学位获得者或工作满三年的硕士学位获得者。5.大学本科毕业八年且年满30岁并分居满两年的专业技术人员。二、申请程序   1.申请人提交《解决夫妻两地分居调配偶进京申请》,并将申请交到人事处备案。2.申请人按申报要求提交相关纸质材料(原件及复印件),人事处对申请人提交材料进行预审。3.预审通过后,申请

2、人根据人事处提供的用户名和密码登陆教育部人事司人事调配管理网络平台系统(http://rszh.moe.edu.cn)填写相关表格、上传调配所需材料扫描件电子版。4.申请人向人事处提交所有相关材料电子版,并返回纸质材料。三、申请人需提供审核的材料(一)京内方提供:1.解决夫妻两地分居调配偶进京申请:提交解决两地分居的申请书,申请人应明确承诺配偶的工作自行解决,申请人在提交解决夫妻两地分居申请前必须为配偶联系好在京接收单位;2.关于解决夫妻两地分居调XXX到京工作的请示(主报告);3.解决夫妻两地分居拟调(迁)人员办文备案表(一式两份);4.调动人员情况登记表(一式三份);3

3、5.身份证明:是干部的提供派遣证,是工人的提供招工表或劳动合同;6.职工关系证明:派遣证上报到单位与申报单位一致的,勿需再附其他材料,不一致的需附聘用合同或劳动合同或职务任命文件,注意聘用合同或劳动合同应在有效期内;7.学历学位(职称、职务)证明:只提供最高学历学位证书即可,证书中出生日期需与户口卡中的出生日期一致;8.符合政策条件的材料:依据符合政策条件的情况分别提供材料,如多项条件均符合,只提供一项即可。如:毕业证书、学位证书、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证书及聘任文件、行政职务任命证书及任命文件、获奖证书等;9.户籍证明:需附身份证、户口簿首页(属集体户口的须复印集体户口首页)、

4、本人页、变更事项页。“婚姻状况”、“学历”、“服务处所”、“职业”等项应与申报时实际情况相同,如不同需去当地派出所变更,变更项目需加盖印章;身份证号应为18位,且与户籍卡上一致;随迁人为农业户口的,户籍卡上应注明“农业家庭户”或“农业人口”;10.结婚证书:需附结婚证首页;如系再婚,需附离婚证、离婚协议书或判决书或丧偶证明等,涉及到随迁子女的,应附关于子女抚养权属的相关证明材料;11.其他:业务考核材料(近三年年度考核表)、获奖证书及其他相关材料等;12.报批件和材料清单(由人事处提供)。(二)京外方提供:1.结婚证书:要求同京内方2.户籍证明:要求同京内方户籍证明3.身份

5、证明:3.1京外方为干部的:毕业时的报到证(派遣证)或转干(录干)审批材料、职务任命文件等。3.2京外方为工人的:户籍所在地县级以上政府劳动部门签章的劳动合同制工人聘用审批表或登记表等(劳动合同)。4.调入证明材料:4.1京外方为干部或工人的:按工作调动办理。需附拟调人员京外单位同意调出函(该单位要具有人事权)、拟调人员京内单位同意接收函3(该单位要具有人事权),需加盖用人单位公章。存档单位和聘用单位不一致的,存档单位和聘用单位均需开具同意调出(入)函;如工作关系已转移到京,需附工作关系转移介绍信、工资关系转移介绍信、档案转递单等复印件。4.2京外方为农业人口的:按迁户办理

6、。随迁人员户籍卡上注明为农业人口的,勿需开具证明。(三)有随迁子女的:1.《出生医学证明》2.《独生子女证》(独生子女提供)3.《二胎准生证》(非独生子女提供)4.子女户口卡(随迁子女户口应与调动人在同一户口本上)5.子女在校证明或待业证明6.涉及再婚人员子女随迁的,应附子女抚养权归属等相关证明材料。特别提示:1.材料排列顺序请严格按照《关于解决夫妻两地分居调XXX到京工作的请示》(主报告)中附件清单顺序排列。2.所有材料均需提供原件和复印件。复印件必须是A4纸张大小且单面复印,原件核实无误后返还本人。3.国家人事部下达同意申请人配偶户口进京的批件后,申请人及配偶可按北京市

7、公安局人事管理处《经国家人事部批准调京工作办理落户手续》办理相关手续。4.批件(调函)自签发之日起六个月内有效,逾期作废。附件:解决夫妻两地分居相关表格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