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抗日英雄

我心目中的抗日英雄

ID:1506569

大小:961.5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7-11-12

我心目中的抗日英雄_第1页
我心目中的抗日英雄_第2页
我心目中的抗日英雄_第3页
我心目中的抗日英雄_第4页
我心目中的抗日英雄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心目中的抗日英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心目中的抗日英雄第六大组第四小组抗日战争事实上,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抗战胜利,日本曾占领了中国26省1560余县市,侵略面积竟达660余万平方公里!抗战战争期间,在华日军人数最多时不足200万,而中国投入的兵力,最多时军队近500万人。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出了近二百多万的伪军,几十万的汉奸。汪精卫周佛海陈公博抗日英雄范筑先(1881-1938),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人,著名民族英雄、抗日烈士、爱国将领。为官清廉1933年11月,任山东省临沂县县长。到任后,以身作则,廉洁奉公。1936年7月,调离临沂,临沂全城老百姓夹道相送。决不南渡1936年11月,升任山东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

2、,保安司令兼聊城县县长。1937年10月下旬,日军进犯黄河北岸。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兼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榘为保存实力,先后两次向范筑先下达了迅速撤退到黄河以南的命令。“黄河以北再无中国军队,你如现在不撤,以后就来不及了。他再次拒绝了韩复榘要其南撤的命令,并向全国通电。通电中说:“裂眦北视,决不南渡。誓率我游击健儿及武装民众,以与倭奴相周旋。成败利钝,在所不计,鞠躬尽瘁,亦所不惜。”通电发表后,在全国引起很大震动范筑先率领专署机关人员撤至黄河北岸后召开部属会议,经过激烈争论,决心返回聊城。他说:“大敌当前,我们守土有责,不抵抗就撤走,何颜以对全国父老?愿随我回去的就留下,不愿回去的就渡河

3、南下,绝不勉强。”范筑先先后建起了30多个抗日县政权,并委派张维翰等11名共产党员任县长,抗日武装发展到35个支队、3路民军,约6万人左右。 抗战事业蓬勃发展,有“山东红了半边天”的说法。壮烈殉国1938年11月11日,日军由济南、德州、禹城分三路进攻鲁西北,中心目标是聊城。15日拂晓,攻城日军增至700余人,在飞机配合下,再次向东门守军发起猛攻。范筑先再次赶到东门督战。经过激战,打退日军三次进攻。上午9时,日军用大炮平射,将东门轰开后,蜂拥入城。范筑先由东城门上退至光岳楼下,继续组织部队同日军展开血战。下午5时左右,聊城完全被日军占领。此时将军身受重伤,不甘被俘,举枪自戕。举国哀悼范筑

4、先将军壮烈殉国的消息传出后,举国痛悼。12月13日,重庆举行追悼大会。朱德、彭德怀送的挽联是:“战事方酣,忍看多士伤亡,显其忠勇;吾侪尚在,势必长期抵抗,还我河山。”蒋介石送的挽联是:“碧血为山河,百里危城留与社会树模范;浩气存天地,千秋青史合为民族表英雄”。国民政府还“特令褒扬”,“通令全国下半旗三天”。1988年,为纪念范筑先将军殉国50周年,聊城市在范筑先殉国的地方修建了范筑先纪念馆,邓小平为范筑先殉国处纪念碑题写了“民族英雄范筑先殉国处”,徐向前元帅挥笔写下了“范筑先与鲁西北抗战”的题词。抗日英雄张自忠(1891----1940),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他是

5、二战中牺牲的最高将领崭露头角1911年底,张自忠秘密加入同盟会,投身辛亥革命1916年投在西北军首领冯玉祥麾下。1.张自忠奉命移驻丰台。当时丰台已为英军盘踞多年。张自忠率部到达丰台时,英军不准其进入,双方发生争执。那时候的许多中国军人,在外侮的积威之下,对洋人不免是“闻鸣镝而惊心,对弯庐以屈膝”,但张自忠血气方刚,硬是派一个连强行进驻车站。英方派人前来交涉,张自忠说:“丰台车站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军队在自己的领土上执行任务,外国无权干涉:”英军见交涉无效,就武装包围了丰台车站,向我军射击,气焰嚣张。张自忠当即命令车站守军:“他不犯我,我不犯他,他若犯我,坚决消灭他!”守军根据张的命令,一面

6、从正面还击敌人,一面派出一个班突袭敌后,英军不支,被迫撤退。但驻守铁道的英军仍不准我军士兵携带武器,致使双方再起冲突。这次英军派遣一位中国人为代表前来谈判,要求中国军队撤兵。张自忠义正辞严:“这是中国的领土,不是英国的地盘,撤退的应该是他们!”一句话说得来人哑口无言。英军见碰上了强硬的对手,只好认输。从此,被英军盘踞多年的丰台车站重新回到中国人手中。2.1930年5月,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军阀混战——蒋冯阎李中原大战爆发了,双方投入的兵力高达130万人。西北军的土崩瓦解。当他听说冯玉祥已经北渡,即带领第六师由郑州渡河北上。恰在这时,蒋介石派飞机给他空投委任状,任命他为第二十三路军总指挥

7、,但张自忠拒绝投蒋。他对部下说:“我们做军人的,很要紧的就是忠诚。现在西北军失败了,很多人背叛了冯先生,但我张自忠不会这样做。”抗战风云1933年,张自忠率部队在喜峰口以低劣的装备打退日军几十次猛攻,并歼灭日军5000多人。但长城抗战最后以失败告终。因为国民政府加紧向日军谋求停战,最终被迫同日方签订了屈辱的《塘沽协定》。该协定在事实上承认了日军对东三省的占领,并使察东、冀东成为日军可以自由出入的地区。从此,长城即为国境,平津化为边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