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岩溶处理施工

桥梁岩溶处理施工

ID:15067238

大小:75.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01

桥梁岩溶处理施工_第1页
桥梁岩溶处理施工_第2页
桥梁岩溶处理施工_第3页
桥梁岩溶处理施工_第4页
桥梁岩溶处理施工_第5页
资源描述:

《桥梁岩溶处理施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键入文字]桥梁岩溶处理施工总结报告一、工程概述1.施工范围采取岩溶注浆施工墩台:XX大桥6#墩、7#墩、8#墩、9#墩、10#墩、13#墩。(详见岩溶注浆工作量统计表)。采取溶洞回填处理的墩台:除开进行了岩溶注浆处理的墩台,XX标范围所有桥梁中需要进行特殊处理的桩基施工。(详见溶洞回填处理数量统计表)。2.地形地貌及地层岩性XX大桥位于山岭微丘地区,桥址区属丘陵地貌,地面相对高差50—60m,丘陵自然坡度30°—40°,丘间谷地呈狭长型,辟为水田、旱地及房屋。桥址处植被发育,衡阳台位于山坡上,山坡地势较陡峭且多树,植被以乔木为主。柳州台处于微丘地带并位于村内,附近有水塘及房屋,植被以灌

2、木为主。根据区域地质、带状地质测绘和钻孔钻探揭示,按成因、年代及物理力学性质的不同,地质分为粉质黏土、滚石、白云质灰岩。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桥址区有两条性质不明断层,分别位于DK114+950和DK115+230附近发育,与线路呈大角度斜交,走向与线路方向近垂直,为无活动性断裂。3.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XX大桥桥址区内岩溶较发育,为场区主要的不良地质现象,岩溶发育形态属浅覆盖型岩溶区,上覆土层厚6—17m,主要为第四系全新冲洪积层粉质粘土,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角土和粉质粘土,分布较广,层位稳定,厚度不均匀。桥址范围内灰岩多沿层间裂隙或节理溶蚀扩大发育为溶洞。4.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及评价:XX大

3、桥桥址区内新构造运动不活跃,无活动断裂通过,场地较稳定;地形地貌较简单,场区覆盖层以黏土为主,厚度分布不均;场地岩溶为浅覆盖型岩溶区,岩溶发育程度中等发育,地基为不均匀地基。5.水文地质情况9[键入文字]XX大桥桥址区地表水主要为DK114+950处跨越的一条小河,小河宽度约15m,与线路交角90°,小河常年有水流,水深约1.8m。地下水分为两类:松散岩类孔隙水及碳酸盐类岩溶水,根据相关规范规定判断,桥址区地表水及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二、施工依据1.国家的法律、法规和铁道部、湖南省的相关管理制度规定;2.桥梁岩溶处理方案依照“XX纪要〔2009〕26号”相关规定执行。3.依据桥梁设计

4、施工图地质勘察资料及地质补钻资料。4.在施工过程中应遵照执行的相关规范:《客运专线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3-2005)《铁路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TB10501-98)《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指南》(铁建设〔2009〕226号)。三、施工过程施工技术措施根据桥梁墩台处地质情况确定施工处理措施:对于小型溶洞多采用抛填片石、粘土(或碎石粘土团)、袋装水泥反复用重锤小冲程钻进方式,进行桩孔的填塞和桩壁挤密;对于地下水位以下存在透水塌孔可能性的桩基进行护筒跟

5、进处理;对于存在一般溶洞、大型溶洞的墩台位置进行超前注浆预处理再进行桩基施工。1.冲击钻孔过程中溶洞的处理技术人员及钻机机组人员充分掌握地质资料情况,每个孔位的地质柱状图都单独列出,发给有关人员,让他们知道溶洞的位置、大小、充填情况。钻至离溶洞顶部1米左右时,准备足够的小片石或狗头石(直径10~20cm)和粘土,对于半充填和无充填物的溶洞要组织足够的水源。钻至离溶洞顶部1米左右时,在1~1.5米9[键入文字]范围内变换冲程,逐渐将洞顶击穿,防止卡钻。对于空溶洞或半充填的溶洞,在击穿洞顶之前,要有专人密切注意护筒内泥浆面的变化,一旦泥浆面下降,应迅速补水,然后根据溶洞的大小按1:1的比例回

6、填粘土和片石、整包水泥后冲挤压密实,只有当泥浆漏失现象全部消失后才转入正常钻进。如此反复使钻孔顺利穿越溶洞。溶洞顶板岩层厚度、硬度不均而出现斜孔,除采用抛填片石平衡钻头外,可采用质量较大的钻头处理。护筒跟进施工工艺流程为:预埋钢护筒→钻孔→下沉辅助护筒→振动护筒穿越溶洞→钻至下层溶洞顶→注浆→钻进至基岩。护筒下放的辅助措施:在井口用20槽钢焊一个井字架,两槽钢间的距离大于钢护筒外径10mm左右。在距孔口4~5m的位置设一个导向用的环形钢筋,内径也是大于钢护筒外径10mm左右,并进行定位,钢护筒沿这两个定向装置下滑。上下钢护筒拼接时,2人持垂球在两个垂直方向看护筒边缘均在竖直线上,护筒是竖

7、直的。拼好的钢护筒沿导向装置下滑。采用护筒跟进施工后,两层护筒之间必须做注浆充填加固处理,以保证桩基侧向抗力要求。处理方法是在内护筒底部及顶部100cm范围内回填砂、碎石,中部回填中砂,然后用高压喷射灌浆法(施喷法)对回填体进行灌浆处理。灌浆后,内护筒上下两端空隙被砂、碎石及浆液冲填固结,固结强度要求达到30MPa,其抗渗系数可达10-7m/s。灌浆处理后,即可重新冲孔。施工中也可通过压注水泥浆来进行充填加固处理。2.超前注浆预处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