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伏营销中的传播心理效应解析

埋伏营销中的传播心理效应解析

ID:15068818

大小:2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1

埋伏营销中的传播心理效应解析_第1页
埋伏营销中的传播心理效应解析_第2页
埋伏营销中的传播心理效应解析_第3页
埋伏营销中的传播心理效应解析_第4页
埋伏营销中的传播心理效应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埋伏营销中的传播心理效应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埋伏营销中的传播心理效应解析  摘要:2012年伦敦奥运会NIKE公司再次成功地以“活出你的伟大”进行了埋伏营销,“伏击”官方赞助商Adidas。大型体育事件中,埋伏营销与赞助营销的竞争依旧存在,在一个个例子中,从传播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他们成功的原因,分析埋伏营销的空间和新特点并讨论其中面临的道德与法律质询。  关键词:埋伏营销品牌效应虚假相关规范管理  埋伏营销,又称“寄生营销”,主要出现在重大体育活动的赞助领域。一些重大体育活动的非赞助者通过各种营销活动,传播信息,给消费者造成虚假印象,误以为他们也是赛事的赞助者,将企业品牌

2、与体育活动联系起来,借体育活动的影响力,提升自身,削弱正式赞助商本应得的“赞助回报”。这实际上是一种搭便车的行为,是寄生于竞争对手的竞争性和策略性行为。在为企业获得收益的同时,在法律和道德上存在诸多争议,甚至对体育赞助市场的开发和发展也存在很大影响。  一、埋伏营销现象及表现  以NIKE为例,作为世界级的品牌,几乎很少以官方赞助商的身份出现,但种种消费者认知度数据又显示,它在赛事期间所作的营销效果多次超过了正式赞助商,是“伏击高手”。  2012伦敦奥运会开幕前夕,NIKE公司的营销团队开始在几大社交网络平台上投放“Find

3、YourGreatness”视频广告。随后开幕式当天,全球25家电视台同步播放这段包含了全世界各地“伦敦”字眼的广告。  中国地区:刘翔因伤未能完成比赛,品牌官方微博@JustDoIt第一时间发布消息同时配以“伟大”系列平面图,该微博24小时之内被转发13万次,评论达2000多。NIKE在中国地区的影响力大增,依托微博平台,寄生于奥运会和著名运动员的影响力,精准定位目标群,与消费者及时、有效沟通。  根据某一不完全民调显示:超过34%的消费者认为NIKE就是伦敦奥运会的官方赞助商,而真正的赞助商Adidas的认可率不到24%。

4、  二、埋伏营销心理效应分析  1.品牌效应,强强联合扩影响。营销传播中包含两大主体:传者与受者。作为传者,主要包括准备依靠营销活动的企业品牌,例如NIKE公司,作为埋伏营销的“老手”,选择奥运会时进行埋伏营销,主要还是受“品牌效应”影响:  (1)NIKE作为全球体育品牌,无论是从品牌LOGO还是广告语JustDoIt都已深入人心,已有了很坚实的消费者基础和品牌影响力,但还存在如Adidas、锐步等强劲的竞争对手,并非行业唯一领导者。  (2)奥运会等顶级体育活动本身作为一个“品牌”,无论从参与、观众人数还是覆盖区域,都具有

5、不可替代的影响力,以及世界范围的认可度。无论是企业还是消费者,对其品牌价值的认可度都处于一个较高且稳定的状态。  (3)奥运会等重大事件的体育属性,与NIKE品牌的气质高度吻合。如能借助前者的影响力,强强联合,在奥运会期间,将能迅速而高效地达到提升品牌形象的营销目标。因为一个品牌的影响力及联想度在营销活动中影响重大,品牌及其产品在消费者中的心理感知价值(感知价值越大,顾客满意程度越高,越易产生持续购买心理),甚至于左右他们的决定。  2.假相关,真效果。作为受众以及潜在消费者,选择关注奥运会以及相关活动的心理前提在于:对四年一

6、次的奥运会的期待和关注,对奥运会这个“品牌”的认可和企业、品牌所发起的活动与奥运会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是否官方,显性,重点在于受众心理的感知结果,是否认为两者间有关联。埋伏营销正是利用这一点,在营销中运用了“虚假相关效应”:  (1)运用“擦边球”元素与运动会的真实关联(例如举办地的城市名,参加奥运会的著名运动员),在人们心中潜移默化地构建一个虚假“关联”——奥运会与品牌,从而让受众下意识地把对奥运会的关注与情感(多为正面情绪)同步到品牌上。  (2)由于奥运会官方授权,正式赞助商拥有更多显性资源,向受众展示它和奥运会之间的

7、关联。但在虚假关联效应的作用下,较之正式赞助商显性、官方的关联,进行埋伏营销的企业更多地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受众自己去感知其构筑的“关联”,这反而更易于被受众或者潜在消费者接受。  同时,较之埋伏营销,赞助营销中特别是对奥运会标识,口号的简单地直接使用,则始终有一层距离感存在于企业品牌和受众间,对于标识、口号的传播效果也不甚明显,而恰恰对这两个元素的使用权,又正是官方赞助商区别于非赞助商的重要标志。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埋伏营销得以实现:提升品牌影响力,削弱正式赞助商本身应得的“回报”。  三、总结  埋而不伏——埋伏营销由来

8、已久,为保护赞助商的利益,相关法规在日趋完善,但正如“活出你的伟大”所表现的那样,赛事资源的稀缺与媒体资源的日益丰富,信息和注意力的碎片化,从受众到用户的转变诸多因素,使得其成功的可能性与空间依旧存在。  相对于赞助营销,埋伏营销仍面临道德上的质询:一方面是事件组织方,他们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