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研讨(篇)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研讨(篇)

ID:15072504

大小:27.96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8-08-01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研讨(篇)_第1页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研讨(篇)_第2页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研讨(篇)_第3页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研讨(篇)_第4页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研讨(篇)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研讨(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研讨(4篇) 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探析 摘要: 小学数学新课标要求:在教学活动中,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恰当评价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引导学生通过与他人的交流选择合适的策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因此,本文就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活化问题谈几点实践体会,谨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课堂教学;小学数学;生活化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材从概念的形成、方法的归

2、纳、知识的运用等方面已为创新教学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但如何运用这些条件、创造性地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数学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进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我们必须不断实践和探索的。 1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知识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不仅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消除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 1.1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概念法则。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相应的实例。例如,对于数量关系“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中的“工作效率”,学生不易理解。为此,笔者在

3、教学之前让同学们举行了一次缝纽扣比赛。教学新课时,联系缝纽扣的活动,学生就容易理解“工作效率”的含义了。在教学“分数乘以分数”时,笔者设计一个方案:“一根绳子长3/4米,把它对折后,每段长多少米?”分析这道题就是求3/4米的1/2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学生很容易理解了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推导计算法则因为是把三份除以2不能整除,就把每一份再平均分成2份,也就是求整根绳子的3/8是多少,同样是分子和分子相乘,分母和分母相乘。在学生学完例题后,再将书中的例题做为练习题让学生解答,降低了难度,学生对数学概念有了更准确的掌握。 1.2从贴近学生实际水平的现实

4、出发,一步一步地引出概念。例如,学习“质数”时,我们知道应起码让学生记住50以内的所有质数,可设计一些贴近学生实际的习题,巩固记忆,象“哪些质数的和是40?”“哪5个质数的和是50?”。学习了圆柱体的表面积后,让学生为圆柱体的水杯做包装盒,求盒子的用料是多少平方米,答案不是唯一的,可以是圆柱体,也可以是长方体,大小也可以有所不同。通过解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价值,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又如,对于“面积单位”的教学,笔者先出示大小差别比较明显的两个三角形,让学生在比较它们的面积大小中懂得“面积的

5、大小可以用眼睛看出来”。再出示两个等宽不等长的、面积差不多的长方形让学生比较大小,懂得“面积大小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比较出来”。然后再出示不等长也不等宽、面积差不多的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进行大小比较,使学生深思后懂得“可以画方格,再通过比较方格数的多少来比较大小”。最后出示两个方格数相等,但面积明显不等的图形,引导学生讨论:方格数相等,为什么面积不等?从这个现实问题中得出“方格的大小必须有统一标准”的结论,这时引出面积单位就“水到渠成”了。这样组织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面积单位的概念,而且了解了面积单位产生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2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

6、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我们应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不断探索学习的应用,从而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1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生活中更是处处有数学。学了三角形稳定性,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学了圆的知识,可以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三角形的行不行?还可以让学生想办法找出盆底、锅盖等圆心在哪里等等

7、。这样通过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广泛应用,不仅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加强操作,培养能力。要把小学数学课堂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就要加强实践操作和引导。例如,教了“比和比例”后,笔者有意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要学生测量并计算操场边的垂柳树的树高。垂柳树很高,多数同学摇头表示想不出测量的办法。少数几个窃窃私语,提出爬上树去量。这虽是个办法,可又无枝可攀,如何上去?笔者适时取来一根长2米的竹竿,笔直地竖立在操场上。这时阳光灿烂,学生们也发现竹竿的影子,并量得竹竿影子长1米。笔者启发学生思考:从竹竿长是影子的2倍,你能想出

8、测树高的办法吗?这时学生争先恐后说:“树高也是它影子的2倍!”笔者及时补充:“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