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道路设计说明

景观道路设计说明

ID:15076730

大小:4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1

景观道路设计说明_第1页
景观道路设计说明_第2页
景观道路设计说明_第3页
景观道路设计说明_第4页
景观道路设计说明_第5页
资源描述:

《景观道路设计说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5.2景观道路工程道路的最基本功能就是保障交通畅通,而公园内道路基本功能不仅仅是保障园区内交通畅通,更要与公园内部的整体景观风格相结合,带领游人到达园区内各个景点,同时(略)、组织空间序、展示价值景观和提供游人散步、运动等活动场所的功能.现代公园道路的设计不应仅停留在满足上述基本功能,更应该从视觉角度注(略)景观设计。本工程建设道路2条,为连接生态湿地公园核心景区和东入口的观光大道,道路全长220米,宽19米,地面花岗岩铺装面积4180平方米地面琉璃景观铺装148平方米,景观石柱34座、照明灯240

2、盏,均为新建。5.2.1设计依据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0-95);3、《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4、《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6、《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5.2.2设计原则⑴、根据道路规划,和现状条件,结合区域用地性质,以较高的起点确定建设标准。统筹兼顾,合理安排,逐步完善,从实际出发,按需要与可能充

3、分发挥,提高城市发展中的可持续性。⑵、合理利用地形条件,在满足工程技术标准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填挖方量。⑶、合理利用当地建筑材料,降低工程造价。5.2.3技术标准按照建设部颁布的《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中的规定,道路采用如下标准⑴、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I级;⑵、设计车速:20Km/h;⑶、荷载标准:双轮组单轴载BZZ-100;⑷、停车视距(m):支路≥30;⑸、路面结构:花岗岩铺装路面;⑹、最大纵坡:1.0%⑺、最小纵坡0.3%⑻、土基回弹模量:E≥30MPa;⑼、设计年限:20年;

4、5.2.4道路平面、纵断面道路平面走向依据规划路网走向不变。纵断设计充分考虑区内现有地形条件,根据道路竖向规划,在满足技术标准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填挖方量。纵断设计除考虑雨水收集要求和行人冬季通行能力外,还要兼顾道路两侧的建筑景观标高及道路排水,最小纵坡控制为0.3%,最大纵坡控制为0.1%。土方尽量在建设区域内平衡、调配,提高土方利用率,降低工程造价。5.2.5道路横断面观光大道为行人休闲、通行专属道路,一般情况下不允许车辆通行,但考虑到本工程属于生态湿地公园中心景区与东入口的连接道路,应允许部分

5、负责接待游客电平车和处理应急事物的车辆通行,在道路断面设计时均考虑这些车辆的通行要求,并且速度不得超过5km/h。5.2.6路基工程工程区域内地变化不大,道路沿线填挖高度不是很大,路基均采用自然放坡,填方路段路基边坡采用1:1.5,挖方路段路基边坡采用1:1。为保证路基稳定,对于不良地质地段,针对道路沿线不同的地质情况提出处理措施如下:道路施工时如遇见流质淤泥,当淤泥层厚度小于等于2.5米时,应先围堰、排水、清淤,然后开挖成台阶状,台阶宽一般≥1.0m,内倾3%,并回填天然砂砾至原水面以上50cm。

6、当淤泥层厚度大于2.5米时,采用抛石挤淤的方法处理,用不易风化、粒径30cm~50cm的块石,抛石至水面以上50cm开始碾压,上部用碎石填缝。抛填时从路堤中部开始,中部向前突进后在渐次向两侧扩展,以使淤泥向两旁挤出。抛石以上部分采用好土分层填筑至路基设计标高。如在施工中遇见软土,当软土呈软塑状态且埋深小于2.5米时,采用换填法处理,即挖除软土,换填上皮石或天然砂砾。当软土呈软塑状态且埋深大于2.5米时,采用水泥搅拌桩处理,搅拌桩直径不小于50cm,桩距1.5m,正三角形布置。土基必须保证密实、均匀,

7、强度达到规范要求,路槽底面土基回弹模量值应大于25兆帕。路基压实标准采用重型击实标准,压实度如下表所示。路基压实度表填挖类型深度范围(cm)压实度(%)填方0-8090>8087挖方0-3090路基范围内管道沟槽回填土的压实度不应低于表中填方要求。5.2.7路面工程本工程路面设计需考虑最小防冻厚度要求。本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便于施工、节约资金的原则,选择路面结构。考虑观光大道属于景观道路,主要用于行人交通,修筑水泥或沥青混凝土路面不利于各种管线的维修,以及和周边景观的协调,而且水泥路面和沥青路面造

8、价高,建成后养护要求高,所以本工程选用路面面层采用花岗岩铺装。根据当地筑路材料和近年工程建设经验,路面基层选用水泥稳定砂砾,这种半刚性基层温度收缩、干缩系数小,刚度比较适当,而且可以就地取材,施工方便。水稳层下设素水泥混凝土垫层,可以增加道路结构强度,在结构层中设天然砂砾隔离层,既增加结构厚度又能阻断路基毛细水上升。路面结构厚度设计以采用弹性半无限地基上的弹性薄板理论和有限气法计算,板厚按荷载产生的应力不超过混凝土在设计使用年限末期的疲劳强度考虑,对基层、底基层进行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