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科学就业与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doc

高职学生科学就业与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doc

ID:15077330

大小:2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01

高职学生科学就业与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doc_第1页
高职学生科学就业与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doc_第2页
高职学生科学就业与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职学生科学就业与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职学生科学就业与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摘要:基于高职学生就业状况代写论文和存在问题分析,高职院校必须转变观念、调整措施、提高质量,进一步优化“订单式”人才培养计划,正确处理高职学生科学就业与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关系,才能提高高职院校办学效益和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科学就业;人才培养     在劳动力供大于求、就业压力逐年增大、大学生整体就业形势技能日趋严峻的今天,虽然高职学生的就业前景是光明的,但是由于高职教育体系普遍存在的人、财,物相对短缺的硬件桎梏-导致人才质量和整体素质达不到应有的高度,进而与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热求之间形成的新的矛盾

2、,已经引起了高职教育内部的深刻反思,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因此,科学解决高职学生就业问题、正确处理高职学生科学就业与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关系,是推进高职教育发展、促进科学教育、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环节。    一、高职学生就业状况与存在的问题    1.就业基本状况虽然2006年我国劳动力供给增量已达到峰值,并且供给总量快速增长,大学生整体就业形势是供大于求,形势严峻,但是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也为面临挑战的高职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就业空间和更多的就业契机。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业人才和一大批技术创新人才”。高

3、职院校正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摇篮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生力军,高技能实用性人才需求市场毋庸置疑的向其敞开了大门,人才需求若渴,高职毕业生就业势头整体还是看好的。从近三年高职生就业率趋向分析,也呈逐年增长的态势,就业前途是光明的。  2.就业主要制约因素  (1)户籍壁垒制约了就业  很多省份,尤其是直辖市或省会城市,出于地方保护考虑,亦或出于地源习惯及择业人才稳定乃至地方安定诸方面考虑,对外省市毕业生在本地就业采取了限制落户的做法,比如:我院去山西工作的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协议时约定户口由学院负责发往太原市,单位负责落户。但是,回馈的信息是不仅没有落上户,而且毕业生还不

4、得不再次迁移户口回原籍落户。又如:某地铁公司在招聘员工时,面对我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毕业生的求职需求,首先是强调本地户口,因此造成高职学生异地求学容易,异地就业艰难的现象。  (2)专业知识不深、基础知识不广、动手能力不强影响了高职学生就业3  据有关院校对近三年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跟踪调查,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敬业态度、一般性专业知识和基本动手能力基本认同,评价较好,认可指数在90%左右,我院交通土建类学生在中铁系统等几个大型国有企业中的上述指标认可率接近98%的水平。但就力学、计算机辅助制图(CAD)的运用能力及现阶段一流施工设备,诸如盾构机类操作技术的

5、掌握而言,认可指数分别占被调查人数的56%、78%和20%。许多企业反映,高职生在校学习的东西与所从事的工作岗位质量要求相距较大,需要企业二次加工,无形中加大了企业的人才培养成本。这也形成了高职毕业生就业率打折扣的一个重要因素。  (3)毕业生就业观念存在误区  ①畏惧艰苦,留恋城市以我院高职生为例,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大约95%的学生留恋城市,图稳定、图舒适。就业意向调查显示:在对口行业选择就业地域时,首选大城市,占被调查人数的69%;其次选择经济发达的中等城市,占被调查人数的21%;而选择与之相关的交通土建流动施工企业的,仅占被调查人数的10%,而且这个调查群体中农村

6、生源占90%以上。这就使得学生的就业愿望和就业实际出现巨大差异,如其所愿的仅占该专业就业学生的19.8%左右。  ②好高骛远,盲目攀比由于毕业生缺乏社会经验,对专业相应的职业岗位认识不够,对于自己在人才市场中的现实位置不能正确定位,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自我认识不够,左挑右剔,东攀西比,人为的提高求业标准,不切实际的估量人才市场,甚至肤浅狂妄,缺乏自知。在此情形下,往往坐失良机,耽误前途。    二、对策1·优质高效的系统化就业服务    要建立院校—企业—地区—社会和谐一致的高职人才就业服务系统,建立高职生科学就业综合服务体系,把高职生就业安置工作与为

7、企业注入高技能人才紧密衔接起来,与为地方经济腾飞服务密切融合起来,与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提供高素质人才结合起来,真正开创出高职学生就业的大环境、大气候,形成横向推进、纵向深入的助推力,促进高职学生科学就业事业的蓬勃发展。  2.行之有效的“订单”培养  高职院校要将“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优化、动态化。即:第二年根据职业岗位需求进行综合的行业定位,然后在第三年开始通过在用人单位的实习中双向选择。通过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双向考察,落地生根的签订就业协议。而对于希望继续考察的学生由学院就业部门和学生双方征询新的实习企业,重新切入实习,继续岗位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