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氨酸发酵生产菌的研究与开发

谷氨酸发酵生产菌的研究与开发

ID:15081205

大小:2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1

谷氨酸发酵生产菌的研究与开发_第1页
谷氨酸发酵生产菌的研究与开发_第2页
谷氨酸发酵生产菌的研究与开发_第3页
谷氨酸发酵生产菌的研究与开发_第4页
谷氨酸发酵生产菌的研究与开发_第5页
资源描述:

《谷氨酸发酵生产菌的研究与开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谷氨酸发酵生产菌的研究与开发L一谷氨酸微生物工业化发酵生产已有50余年历史,回顾国内各味精厂曾使用过的菌种,主要是1.天津短杆菌;2.钝齿棒杆菌;3.北京棒杆菌及它们的突变株。目前厂家用葡萄糖发酵所使用的菌种主要为天津短杆菌T613的突变株,有FM820;FM84—415;FM一1至0FM一20;S9114等,上述生产菌种,主要是通过诱变为主的微生物育种,它的产酸能力伴随着谷氨酸发酵生产发展获得了很大的提高。但如果在现有产酸能力情况下,继续采用传统(经典)微生物育种技术(如诱变、细胞融合等手段)选育菌种,以期达到大幅度提高产酸率和糖酸转化率已变得相当困难。因此,采用现

2、代基因工程手段改造菌种,从而提高产酸率和糖酸转化率不失为目前最有效的方法。但上述菌种在基础研究方面的工作并不十分深入,甚至是短杆菌还是棒杆菌在概念上也不十分清晰,这无疑给用基因工程手段改造菌种带来一定的困惑。L一谷氨酸作为生产量最大的氨基酸之一,通过改造菌种以提高产酸率和糖酸转化率具有很大的经济意义。国内在谷氨酸菌种基因改造方面的研究工作到目前为止基本上还属空白,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但报导不多,且菌种、生产工艺以及原料和国内技术有所差别。根据国内现有生产菌种的特性,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改造生产菌种,从而提高产酸率和糖酸转化率,虽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深

3、入研究,但这种趋势和研究结果显示,届以时日,谷氨酸的产酸率和糖酸转化率定会有较大的突破。目前,在棒杆菌中的表达质粒和针对谷氨酸合成代谢途径中关键酶表达基因方面已做了一定的工作,如果进一步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在现有谷氨酸生产菌种方面做更深入的研究就可达到提高菌种的产酸率和糖酸转化率目的,并且不必对目前的生产工艺和配方做过多的修改。1棒杆菌表达质粒的构建目前国内的生产菌种产酸水平已很高。如果撇开目前使用的生产菌种,而重新构建在基因工程研究工作方面比较成熟的菌种,如大肠杆菌上进行产谷氨酸基因重组,那构建的新菌种则很难超越在谷氨酸代谢合成机理上已很有效的棒杆菌的产酸水平,生产工艺

4、也要变化,所以没有实际应用价值。因此,选择在菌种的基础上进行基因重组改造工作,以达到增强效果,使产酸率和糖酸转化率水平更高。在棒杆菌上进行基因重组,需要有能够表达外源基因的载体质粒,但到目前为止国内外都没有找到棒杆菌本身的内源性质粒可以作为载体质粒,因此,构建一个大肠杆菌质粒经过与棒杆菌内源的一些基因整合,并适合在棒杆菌内表达的穿梭质粒成为研发的关键。L一谷氨酸是由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代谢产物仅一酮戊二酸转化而来的,如果增加三羧酸循环的流量,就增加了仅一酮戊二酸的流量,也就可以增加谷氨酸的产量。据国外在野生型谷氨酸棒杆菌中通过对丙酮酸羧化酶基因重组菌的研究报道,与野生型谷

5、氨酸棒杆菌相比,基因重组菌可以提高谷氨酸产量7倍。在谷氨酸棒杆菌中,作为碳源的葡萄糖分解代谢提供菌生长所需要的能量及菌体和合成产物的碳成分。一般葡萄糖代谢经果糖一6磷酸分解,再经丙酮酸和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进行代谢,并经仅一酮戊二酸产生谷氨酸。理论上(不考虑菌体生长及呼吸消耗)一分子六碳的葡萄糖最终产生一分子五碳的谷氨酸,理论糖酸转化率为81.7%,但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还有菌体生长和呼吸能量需求,糖酸转化率为60%左右。在这一谷氨酸合成代谢途径中,由丙酮酸转化为乙酰CoA过程中释放一份CO,这使得葡萄糖的利用率降低,葡萄糖——谷氨酸转化率也降低。磷酸解酮酶(PKT

6、)能使得这一份C0不被释放而浪费,它通过催化葡萄糖分解代谢中间产物果糖一6磷酸为乙酰磷酸和赤藓糖一4磷酸,以及催化木酮糖一5磷酸(木酮糖一5磷酸是棒杆菌本身存在的5碳糖代谢路径合成转化的)为甘油醛一3磷酸和乙酰磷酸,两步催化反应产生的乙酰磷酸直接转化为乙酰CoA,再由乙酰CoA进入j三羧酸循环。通过这一代谢途径可以绕过由丙酮酸转化为乙酰CoA的途径,避免了丙酮酸转化为乙酰CoA时释放CO:而产生的碳损失,也即葡萄糖的损失。通过这一PKT催化的代谢途径,理论上5个葡萄糖分子能产生6个谷氨酸分子,理论转化率从原来的81.7%提高到98%。国外有报道,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PK

7、T的表达基因重组进棒杆菌中,能将谷氨酸生产时的糖酸转化率从60%到69%PKT(磷酸解酮酶)在谷氨酸棒杆菌中是不存在的,从动物双岐杆菌中获得了PKT的结构基因pk,并将它克隆到穿梭质粒p.1L23中,通过接合转化在谷氨酸棒杆菌中获得转化子有关的基因有耐高温相关基因、耐低溶氧相关基因等,重组含这些基因的菌种可以大大改善生产工艺条件,降低生产成本。2谷氨酸菌种基因工程技术研究存在问题的原因2.1传统产谷氨酸棒杆菌的高产量阻碍了谷氮酸菌种基因工程技术的研究谷氨酸由于处于比较接近于微生物基础代谢的氨基酸,在棒杆菌中产量较高,通过微生物诱变育种方法相对于其它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