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系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系

ID:15091065

大小:277.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8-01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系_第1页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系_第2页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系_第3页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系_第4页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系21世纪,人类将面临空前未有的全球性环境挑战。环境科学已成为世界上引人注目的学科。保护环境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为了适应我国环境科学和环境保护事业迅猛发展的需要,发挥我校综合大学的办学优势,培养一流的环境科学人才,于1996年新建了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目前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可授予硕士、博士学位。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有一支高学历、年轻化的教学和研究队伍,现有在册教职员工共49人,其中教授1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9人),副教授14人,讲师17人;聘请了6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任顾问教授和兼职教授。环境科学专业包括环境化学、大气环境、环境监测、环境生态、环境规划与管理6个专业方向。环

2、境科学专业以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广、事业心强、具有广泛适应性的科研、管理和教学的人才为目标。强调基础教学和实践动手能力以及良好的科学素质的培养。注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对与本专业相关的学科、高新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前景有所了解,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能力。毕业生适宜从事环境保护、环境监测、三废治理、环境质量评价、环境管理、卫生防疫和商品检验等方面的工作。毕业生适应性强,就业的选择余地大。目前每年招收60余名本科学生和30余名研究生。目前我系正根据学科建设发展方向并按照当前国家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所确定的方向,结合原有的基础和特点进行科研开发,同时加强与国内外企业的

3、产学研合作。当前涉及的科研领域主要有:大气环境、污染控制、清洁生产、环境材料、环境规划与管理、城市景观与生态等。近五年来我系申请成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3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B类)1项,以及1项重大子项;“973”项目课题1项,“863”项目子课题1项,“863”探索类项目和国家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4项,福特基金1项,日本万国博览纪念基金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申请专利15项,已获批准的专利有12项。近5年来,还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上海市决策咨询奖1项。20

4、06年科研经费到款首次突破千万大关,达到1173万元。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目前已与美国、日本、德国、英国、加拿大、挪威、丹麦、瑞典和芬兰等十多个国家开展科学合作与学术交流。182主要机构18183研究方向3.1大气环境科学本方向主要研究大气微量气体、气溶胶的组成、浓度、时空分布、多相反应等,其研究成果为认识自然循环过程以及人类活动引起的区域或全球气候变化、酸雨形成过程、臭氧层破坏、生态及海洋环境的变化等具有重要学术价值。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特别注重该研究方向的发展积累,逐渐形成了一支较为完整的大气化学研究团队,目前已拥有雄厚的人才和设备实力,形成了特色的研究方向。1、大气气溶胶多相反应

5、在全球环境变化中的重大作用。大气气溶胶是当前国际大气化学最活跃的分支学科之一和前沿研究领域。该方向在多相反应动力学、反应机制、颗粒物表面物种变化等方面有较丰富的经验。陈建民等利用DRIFTS与FTIR-长程怀特池(whitecell)相结合,成功获得了上海和北京收集的大气颗粒物、典型氧化物(SiO2、Al2O3、CaO、MgO、Fe2O3等)与CS2、COS、DMS、SO2多相反应动力学速率以及吸附常数的大量信息,发现CS2与大气颗粒物的复相反应是基于颗粒物表面吸附氧的催化氧化反应(Environ.Sci.Technol.,2001),得出多相反应可能是全球COS来源之一的重要结论(高

6、校学报,2002;科学通报,2004;中国科学B,2004),引起国内外同行的注意。2、大气痕量气体的观测方法、技术及对大气环境影响。对大气中超痕量CFCs、O3浓度时空变化研究、大气中破坏臭氧层的超痕量气体(南极)动态变化的研究取得突出成果(Environ.Anal.Chem,2002;Environ.Sci.Technol.,2001),针对CFCs含量很低,提出了提高ECD灵敏度的新技术及其机理研究;与瑞典Gothenburg/Chalmers大学、德国Heidelberg大学的国际合作,开展“新型微分光学大气分析仪”18研制,使用该类设备首次观测到上海CS2物种(JGR,200

7、4)。3、大气污染物的自由基化学和光化学。深入研究了臭氧耗损物质的光化学和等离子体化学行为、含硫化合物COS的源和汇、新温室气体SF5CF3的源和汇等全球性环境问题(Atm.Environ.,2005)以及上海市光化学烟雾的生成机理和防治对策等地区性环境问题。纳秒级激光瞬态光谱技术使得瞬态物种得以表征,进而使这类研究的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借助该技术,目前正在开展大气液相以及冰晶内部或表面有机污染物的转化反应等研究。4、中国气溶胶对区域环境和全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