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大纲

《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大纲

ID:15093389

大小:138.50 KB

页数:33页

时间:2018-08-01

《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大纲_第1页
《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大纲_第2页
《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大纲_第3页
《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大纲_第4页
《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大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章课程与教学概论一、学习目标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课程、教学的科学概念,了解课程理论、教学理论发展历史以及在其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掌握本次课程改革的基本特点,理解课程改革的意义。二、考核内容第一节课程与教学的含义一、课程概念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教育中为学生提供和重建的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和,其内涵包括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其外延不仅包括显性的课程计划、科目、活动,也包括隐性的教师影响、师生关系、校园文化等。狭义的课程是指学科或活动的总和,是指教学计划、教学进程或是教学内容的组织的某一方面。

2、1、课程与学科从课程的角度看,学科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但学科是否进入课程和如何进入课程却必须遵循课程组织和设计的内在逻辑;从课程设置和课程结构的角度看,学科课程只是课程类型之一。2、课程与教材从课程编制的逻辑顺序看,课程标准是核心,是教材编写的基本依据。课程标准是基本的、统一的、法定的,而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可以是多样化的、开放的、市场化的;课程标准的制定是一种国家行为,教材的编制是一种社会行为,教材的选择和使用是一种学校行为。从课程资源的角度看,教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材作为课程资源所提供的仅是一种

3、符号式的、抽象性的间接经验,学生的发展还需要更为真实的、情境性的、丰富的、复杂的、交互性的课程资源。3、课程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是由国家制定的关于教育教学工作的统一文件,主要内容包括学科设置、教学顺序、各学科教学时数、学年的编制等。教学大纲是教学计划的明确化、具体化、操作化,即将教学计划中的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规定教学目的、教学任务、知识范围、教学重点与难点、顺序或结构,并对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提出原则的要求。教学大纲体现了国家对每门学科教学的统一要求和具体规格,是教科书编写、教学管理与教学操作的基本依据。但是,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主要

4、是从教育者的角度对教学的范围、教学科目、教学进度、教学的重点难点等所作出的规定和要求,是以教为主线对课程操作流程和操作要点的一种描述,体现的是一种“教的过程”与“教的结果”的统一;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为教科书的编制和教学操作提供了基本的依据,提供了统一性的要求、规定和规格,不适应不同地区、学校、教师甚至学生的实际;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只是抽象的课程概念,观念形态的课程概念,不是真实的、具体的、多样的、活生生的课程概念。二、教学的概念广义的教学是指人们在生活中通过学习获得一定的经验,引起行为的变化的一种教育活动;狭义的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的以传授和

5、学习知识技能为主要内容,并通过知识技能的传授和学习,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个领域以及身心方面都得到发展的一种双边活动。第二节课程与教学的历史发展一、课程研究历史概述1、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早期发展1918年美国教育学者博比特出版的《课程》标志着课程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2、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人1949年泰勒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公认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石。泰勒课程原理的主要意义是:第一,提供了一个课程研究的范式;第二,将评价引入了课程编制过程;第三,建立了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但是人们对泰勒的目标模式也有较多的批评。3、学科结构运动与

6、学术中心课程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西方世界发生了一场指向教育内容现代化的课程改革运动,即“学科结构运动”,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学科中心课程有三个基本特征,即学术性、专门性、结构性。学术性是指作为组织起来的知识领域及相应的探究方法的学术最有利于教学,也最有教学的价值;专门性是指专门化的课程更有利于体现各个学术领域的内在逻辑;结构性是指任何学术都是结构化的,学术中心课程即结构课程。二、教学研究的历史与发展1、古代的教学思想我国的《学记》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教学论专著;孔子也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思结合”、

7、“教学相长”等思想;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提出了“产婆术”成为西方启发式教学的渊源。2、独立形态教学理论的产生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发表,标志着教学论的诞生。夸美纽斯提出了一个比较完善的教学论体系,在教育史上,他第一次提出了教学的兴趣原理、活动原理、直观原理等,为以后教学论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3、教学理论的发展卢梭的自传体小说《爱弥尔》被认为是继柏拉图之后西方最完整、最系统的教育论著,他主张自然教育,其思想为“儿童中心”教学思想的产生铺好了道路。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继承了卢梭的适应自然的教育思想并首次明确提出把心理发展的研究最

8、为教学总原则的基础,开创了“教学心理化”的发展方向,推动了教学论科学化的进程。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建立了西方近代教育史上最严整的教学论体系,他第一次明确论述了“教育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