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汉年早年经历与其悲剧结局

潘汉年早年经历与其悲剧结局

ID:1509541

大小:60.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7-11-12

潘汉年早年经历与其悲剧结局_第1页
潘汉年早年经历与其悲剧结局_第2页
潘汉年早年经历与其悲剧结局_第3页
潘汉年早年经历与其悲剧结局_第4页
潘汉年早年经历与其悲剧结局_第5页
资源描述:

《潘汉年早年经历与其悲剧结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潘汉年早年经历与其悲剧结局一    在人们心目中,潘汉年仍然是一个谜一般的人物。    1955年4月3日傍晚,剧作家吴祖光和夫人新凤霞来到了北京饭店。这夫妇二人是来看望从沪来京、下榻于此的潘汉年和夏衍,并请他们吃晚饭。吴祖光回忆说,晚饭是在东单的一家小饭馆吃的,同座者还有夏衍的女儿沈宁和夏衍的秘书李子云。潘汉年、夏衍是来京出席中共全国代表会议的。吴祖光闻讯特来尽地主之谊。时隔多年,吴祖光仍清晰地记得,那天潘汉年虽一如既往地头净面光、衣着齐楚,但却有些闷闷不乐。也许是一人向隅、举座不欢吧,饭吃得时间不长。放下碗筷,潘汉年便说要回饭店休息,大家也就散了。(1)    回到北京饭

2、店303号房间,潘汉年换上了拖鞋,大概在做上床的准备。这是晚八时许,电话铃响起了。潘汉年被告知,楼下有人找他。潘汉年穿着拖鞋来到楼下客厅。等候他的,是公安部部长罗瑞卿和几名便衣随员。罗瑞卿向潘汉年出示了逮捕令,几名随员便将潘汉年押上了停在门外的汽车。潘汉年此前的身份是上海市副市长,随着逮捕令的发出,这一政治身份也就终结了。    现在大家都知道,潘汉年是“钦犯”,是毛泽东亲自下令拘捕的。其原因,则是潘汉年长期隐瞒了一件绝不应隐瞒的事情。1943年春末夏初,潘汉年在南京登门拜访了汪精卫。此前几年,潘汉年已受命在沪宁一带与日伪特务联系、互相交换情报。潘汉年早已与汪伪特务头子李士群

3、建立了直接关系。此番到沪宁,也是为了与李士群接头。但到南京后,潘汉年却走进了汪精卫公馆的客厅。中共情报要人到汪公馆会晤汪清卫,这事情当然很重大。现在所有关于潘汉年的读物,都用“被劫持”来解释潘汉年此次的举动。潘汉年到南京后,李士群告诉他汪精卫希望一晤。而当时向上级请示已来不及,拒绝则可能有十分严重的后果,于是,潘汉年只得硬着头走进了汪公馆。这样的解释如今被普遍接受。但我觉得,这解释还多少有些牵强,至少不够全面。这一点后面再谈。会见汪精卫这样的大事,事先没请示,已属“胆大妄为”。按理,潘汉年一回到淮南新四军根据地,就应该立即向新四军政委兼华中局书记饶漱石汇报,甚至应该同时以书面

4、的方式向延安详做说明。但潘汉年回到淮南后,并没有向上级提及此事。不但当时没有汇报,此后也一直对此事三缄其口。直到1955年4月初在北京开会期间,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潘汉年才向陈毅汇报了1943年春夏间在南京汪公馆与汪精卫见面一事,并递交了书面说明和检讨。    潘汉年与陈毅面谈,应该是在4月1日夜间。谈完之后,夜已很深。否则,陈毅会立即面见毛泽东的。因为当夜已无由求见,陈毅拖到第二天(4月2日)上午才到中南海向毛泽东报告,并送上潘汉年的书面材料。毛泽东听了陈毅的汇报,翻看完潘汉年写的材料,立即在材料上批示:“此人从此不可信用。”吃了顿午饭,也许还睡了个午觉,毛泽东又提笔写了

5、这样的手谕:“立即逮捕审查潘汉年。”潘汉年成为“反革命”、身陷囹圄后,毛泽东还一直记得他。1956年4月26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在谈到“革命与反革命的关系”时,毛泽东强调了此前杀人的必要性,又强调此后要少杀,机关、学校里的“反革命”,则尽量“不杀”:“什么样的人不杀呢?胡风、潘汉年、饶漱石这样的人不杀,连被俘的战犯宣统皇帝、康泽这样的人也不杀。不杀他们,不是没有可杀之罪,而是杀了不利。”1962年1月30日,毛泽东在著名的“七千人大会”上发表讲话,又拿潘汉年说事:“有个潘汉年,此人当过上海市副市长,过去秘密投靠了国民党,是一个C

6、.C派人物,现在关在班房里,但我们没有杀他。像潘汉年这样的人,只要杀一个,杀戒一开,类似的人都得杀。”    此事有两点,至今仍让人们不解。    其一,潘汉年为什么没有一回到淮南,就立即向上级汇报与汪精卫见面一事?很多人对潘汉年长达十几年讳莫如深百思不解。其实,长期没有汇报并不是问题,没有立即汇报才是问题。这种事,只能事后立即汇报。拖个半年一载才汇报,就显得很滑稽。事后没有立即汇报,就只能长期瞒下去,瞒到瞒不下去的时候为止。毫无疑问,潘汉年是打算永远瞒下去的。1955年春在北京开会期间,潘汉年觉得瞒不下去了,才为争取主动而向陈毅坦露。以潘汉年的政治经历,他完全知道这种事应该

7、立即汇报、必须立即汇报、不能不立即汇报。从汪公馆出来,潘汉年思想上就一定在为是否立即向上级汇报而激烈地斗争着。回到新四军驻地,这种斗争还未见分晓。一回到淮南驻地,潘汉年就向饶漱石汇报了此行的其他情况,例如离开南京后在上海又两次与李士群相见,例如与日本军官会谈等等,但却把在南京见汪一事瞒下来了。实际上,这次没有说,以后就想说也难了。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潘汉年在向饶漱石汇报时,把这最应该汇报的事瞒掉了?    其二,毛泽东为何以如此雷霆手段处置潘汉年?又为何几次在公开讲话中将潘汉年作为“反革命”的典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