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扫描对椎弓崩裂的临床诊断价值

ct扫描对椎弓崩裂的临床诊断价值

ID:15107870

大小:2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1

ct扫描对椎弓崩裂的临床诊断价值 _第1页
ct扫描对椎弓崩裂的临床诊断价值 _第2页
ct扫描对椎弓崩裂的临床诊断价值 _第3页
ct扫描对椎弓崩裂的临床诊断价值 _第4页
资源描述:

《ct扫描对椎弓崩裂的临床诊断价值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CT扫描对椎弓崩裂的临床诊断价值【摘要】目的探讨腰椎椎弓崩裂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腰椎椎弓崩裂患者的CT检查资料。结果发生于L4崩裂105例,发生于L5崩裂29例。结论腰椎椎弓崩裂与脊椎滑脱具有特征性的CT表现,CT是诊断椎弓崩裂的重要方法,为解释临床症状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关键词】CT扫描椎弓崩裂诊断价值所谓的腰椎椎弓崩裂(Spondylolysis)是指椎弓峡部产生的应力骨折状态,也称峡部裂,发生率为6%[1]。峡部裂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如果产生双侧的峡部裂隙,椎体、椎弓根、横突和上关节突可在应力的作用下一起与椎板、棘突和下关节突发生滑行

2、分离,即发生腰椎滑脱。椎弓崩裂系指椎弓上下关节突之间的狭部断裂.常可造成椎体、椎弓根及上关节突在下位椎体上缘向前滑移,即“真性滑脱”。是常见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收集我院自2000年1月~2003年12月有完整CT及临床资料者134例,总结其好发部位及CT表现,从而揭示CT对椎弓崩裂的诊断价值。1资料与方法41.1一般资料134例中,男103例,女31例;年龄20~78岁,平均年龄48岁,其中20~30岁27例,3l~40岁48例,41~50岁34例,51~60岁16例,61~70岁7例,70岁以上2例。病程1~40年,有外伤史者45例。临床表现主要有慢性

3、腰痛134例,占100%;其中累及下肢疼痛、麻木76例;下肢感觉消失4例。常见体征中,腰部活动受限67例;局部压痛明显98例,45例向下肢放射,下腰部凹陷23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62例。1.2扫描方法SomatomAR.novaCT机,重建矩阵512×512,13qkV,150mAs,扫描时间0.5s,层厚3.0mm。根据临床确定扫描范围、方向和层数;数控定位,常规椎体1~2层,椎间盘3~4层,对感兴趣区追加斜位扫描(即扫描线与椎板方向平行)和/或进行冠状位、矢状位重建。对显示椎体滑脱的层面均有软组织窗和骨窗对照。骨窗W1000,L250;软组织窗W400,L

4、45。2结果本组134例,发生于L4崩裂105例,发生于L5崩裂29例;其中发生双侧狭部裂98例,单侧狭部裂25例,双侧根部裂11例。合并椎体滑脱者89例;同时伴有小关节退变34例,神经孔狭窄54例,侧隐窝狭窄60例,椎间盘膨出、突出68例。3讨论腰椎椎弓崩裂导致腰椎体与其后的结构连续性丧失,这种损伤容易导致腰椎滑脱,具有潜在的危险性。椎弓崩裂的病因除了生物力学因素外,还存在生物和遗传因素。现一般认为骨扫描,尤其是SPECT结合CT是诊断椎弓崩裂的“黄金标准”。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椎弓崩裂的患者根据不同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峡部直接修补术是一种更符合生

5、理的较科学的手术方式。对椎弓崩裂的治疗效果进行个体化的评估能为今后的治疗方向提供依据,是非常有必要的。4椎弓崩裂的主要CT征象:(1)双侧狭部裂98例,占73.1%,表现为双侧关节突间低密度带。两侧间隙不对称,边缘不整,呈锯齿状,似假关节。假关节间隙的方向呈冠状位,在矢状位重建图像上可见低密度带将上下关节分开。当合并腰椎滑脱时,可见滑脱水平前后径增加呈双管征,硬膜囊伸长呈纺锤形。滑脱椎体下缘与下一个椎体上缘间的椎间盘层面可表现为“夹心饼征”,本组出现89例,占总例数的66.4%。(2)单侧狭部裂25例,占18.7%。表现为患侧关节突间显示低密度带,而健侧的椎弓

6、由于受重力的影响,发生代偿性肥大、硬化,密度增高,棘突转向健侧,表现为椎管变形,两侧椎弓不对称。(3)椎弓根部裂11例,占8.2%。表现假关节面增生强化,关节间隙宽窄不一,椎管无明显变化,硬膜囊无受压。具有潜在的滑脱危险。其他表现:(1)小关节退变:双侧小关节退变34例,表现为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增生硬化.关节不稳定,椎板向前滑脱,双侧上下关节突增生,关节腔内出现“真空征”4。(2)神经孔畸形54例,上下关节突构成椎间孔的骨性后壁,椎弓裂处骨痂的纤维组织、骨块、关节突的增生、肥厚以及并发的椎体滑脱可引起神经孔畸形,椎间孔变窄变小,形态不规则。(3)侧隐窝狭窄:

7、上关节突出缘构成侧隐窝的后壁,椎弓裂处增生的软组织和骨赘可以向前突使侧隐窝狭窄。(4)椎间盘改变:椎弓崩裂并发滑脱时可引起纤维环改变。表现为前移的椎体后缘出现突出的椎间盘组织,而下椎体后缘无间盘组织。本文出现68例,均表现为椎间盘突出和/或膨出。其中26例同时伴有椎间盘的变性。腰椎狭部崩裂易与腰椎小关节相混淆。前者在椎弓根层面或椎弓根下缘层面显示较好,走向常呈冠状位;后者在椎间盘中心层面显示较好,常呈斜位。如果扫描线倾斜与椎板平行,在椎弓根下缘平面上,小关节与狭部同时出现,此时狭部裂位于小关节之前。其次正常小关节关节面光滑,皮质厚薄均匀;而狭部裂关节间隙不规则

8、,呈锯齿状,常有骨痂形成。CT扫描能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