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译文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译文

ID:15109640

大小:5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01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译文_第1页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译文_第2页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译文_第3页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译文_第4页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译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译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本经阴符七术译文1、盛神法五龙盛神法五龙,即:要使肉体和精神达到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就要仿效善于调和五气的龙。盛神中有五气,神为之长,心为之舍,德为之大;旺盛的精神中包含着五脏的精气,精神是五气的长官(最高统帅,家长),心是五气的归宿,(依附,家),德(依道行事)可以使五气涵养壮大。养神之所,归诸道。正因如此,养神也是有一定的方式方法可供依循的。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纪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宏无形化气,先天地而成,莫见其形,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纪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宏无形化气,先天地而成,莫见其形,莫知其名,谓

2、之神灵。道是天地的起源,从人类有了历史纪元起它就存在。道创造了万事万物,包括天也是它所生,道包容着无形的运动变化之气,早在天地形成之前就有了,我们是看不到它的形状,也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正因如此,人们称它为神灵。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因此,道又是神明的起源,是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开端。是以德养五气,心能得一,乃有其术。术者,心气之道所由舍者,神乃为之使。(要养神)首先,需要以德(依道行事)来养五气,其次,如果心能体会得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一是指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就可以产生相应的办法。这种方法是:保持五气通道

3、的顺畅并由心来控制它们的进出(心气的活动规律要受到心的控制),最后精神才能表现出来。九窍、十二舍者,气之门户,心之总摄也。那些人体的感知觉器官,如九窍、十二舍等都是气进出的门和窗户,统统由心来主宰(万物归道,万官归心,万官--器官)。(人体的九窍---“九窍”即指人体的两眼、两耳、两鼻孔、口、前阴尿道和后阴肛门而言;十二舍是指眼、耳、鼻、舌、身、意及其感觉的对象,即: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与六境(色、声、香、味、触、事)之间,根境互相停舍。)生受之天,谓之真人。真人者,与天为一而知之者。先天就知“道”的人叫真

4、人。真人,也就是与天一起而守“道”的人。内修练而知之,谓之圣人;圣人者,以类知之。通过内心的修练(后天的学习,修身养性)来知晓“道”的人叫圣人。圣人,也就是通过观察事物的发展变化及其规律并经过推理来获得认知的人。故人与生一,出于物化。知类在窍,有所疑惑,通于心术,心无其术,必有不通。其通也,五气得养,务在舍神,此之谓化。因此,人的一生在不断地改变,是因为身边的万事万物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认识和了解也要不断地发生改变。要知晓这些事物的发展变化,就要通过人的感知觉器官来认识它们,如果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就要看这些感知出来

5、的事物是不是经过了心的思考(通达到了心并由心产生出认知的办法)。如果没有经过心的思考(心都无法产生认知的办法),就会有想不通的地方(就无法感知它,对事物的认知也就不能全面掌握和了解)。经过心的思考并想通了之后,就可以涵养五气,(涵养五气的重点),精神必须要保持高度集中(也就是精气神要融于一体),这样就能使五气调养进入到那种自然而然的状态(化,自然的状态)。化有五气者,志也、思也、神也、德也;神其一长也。能使五气达到自然状态的,有志(志向意志)、思(思想感情)、神(精神状况)、德(道德修养);神(精神)是这四个方面中最

6、主要的一个方面。静和者养气,养气得其和。(养气的方法)心静平和时才能涵养五气,涵养五气在于使志、思、神、德四者互相调和。四者不衰,四边威势无不为,存而舍之,是谓神化归于身,谓之真人。(盛神的目的)当志、思、神、德四者互相融合在一起使外界无法侵扰时,就可以将威势无所不能地发散到各个方向。如果能将这种状态长久地保持住(保持下来并守住),也就是说精神与肉体已经融为了一体并处于自然而然的状态,这种人就称为真人(神仙)。真人者,同天而合道,执一而养产万类,怀天心,施德养,无为以包志虑、思意,而行威势者也。那些真人和天一起按照道

7、的运势,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来产生并养育万事万物,怀着这种生养万物的天心,施行德的教化(教导百姓按照自然规律来养育产生万事万物),在无为的状态下来包容自已的志向谋略、思想意志,然后再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去施行威势,实现目标。士者通达之,神盛乃能养志。当士人完全掌握了盛神的方式方法之后,才能在养神的基础上来涵养心志。2、养志法灵龟养志法灵龟,即:坚定内心追求的目标要仿效抑制欲望的灵龟。养志者,心气之思不达也。有所欲,志存而思之。为什么要养志:(为什么要)坚定内心追求的目标,是因为我们经过心的思考之后目标还不能达成的原故

8、!(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确定了目标(心中有了想法),心里就会一直惦记此事,开始思考并想方设法来满足这种欲望。志者,欲之使也。志向,是欲望的表现。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欲望多了,心神就会涣散,心神涣散,意志就会消沉,意志消沉,思考问题就不能通达(胡思乱想,意想天开)。故心气一则欲不徨,欲不徨则志意不衰,志意不衰则思理达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