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小石潭记复习

期末小石潭记复习

ID:15117369

大小:6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01

期末小石潭记复习_第1页
期末小石潭记复习_第2页
期末小石潭记复习_第3页
期末小石潭记复习_第4页
期末小石潭记复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期末小石潭记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期末小石潭记复习一、重点解词:(一)、词类活用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2.下见小潭下:3.皆若空游无所依空:4.日光下澈下:5.俶尔远逝远:6.潭西南而望西南:8.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7.斗折蛇行斗:蛇:9.凄神寒骨凄:寒:10.如鸣佩环鸣:(二)、一词多义1.乐(1)心乐之2.可(1)潭中鱼可百许头  (2)似与游者相乐(2)不可久居3.清(1)水尤清冽4.环(1)如鸣佩环  (2)以其境过清(2)四面竹树环合5.从(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隶而从者6.以(1)以其境过清7.而(1)记之而去  (2)卷石底以出(2)隶而从

2、者  (3)全石以为底(3)潭西南而望8.差(1)参差披拂(2)其岸势犬牙差互(三)、古今异义1.乃记之而去(去,古义:。今义:。)2.崔氏二小生(小生,古义:。今义:。)3.闻水声(闻,古义:。今义:。)4.影布石上(布,古义:。今义:。)5.不可久居(居,古义:。今义:。)6.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古义:。今义:。)(四)、其他重点词语1.如鸣佩环:2.水尤清洌:3.皆若空游无所依:4.日光下澈,影布石上:5.佁然:6.俶尔远逝:77.凄神寒骨:8.悄怆幽邃:二.翻译下列句子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3、参差披拂。3.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4.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5.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6.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三.文章理解1.“伐竹取道”与上文的“__________”呼应,又为下文的“____________”埋下伏笔。2.说明小石潭是个人迹罕至的地方的语句是:3.文中描写潭中鱼静态的句子是:4.文中描写潭中鱼动态的句子是5.写潭水清澈的句子:6.写潭的水源的句子:7.写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8.离开小石潭原因的句子:9.和“皆若空游无所依”相呼应的一句是:710.

4、衬托作者抑郁忧伤心情的句子是:11.表现潭水的清澈,既有正面叙述,如“水尤清洌”,又有侧面描写,如:12.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其境过清”?13.作者是站在小石潭的东北岸观赏景物的,依据的是以下句子:14.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15.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16.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17.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18.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19.文章的点睛之笔是:20.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21.既写潭石,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22.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23.小石潭的全

5、貌怎样的?四.阅读探究1.《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   ,是属于  的范畴。2.《小石潭记》的作者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   ,本文是他中的第四篇。73.本文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石潭、   、    、潭中的气氛。4.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根据原文内容,说说作者观景赏物时的心情是怎样发展变化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

7、何理解?结合写作背景,作简要说明。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小石潭的气氛用两个字概括为11.小石潭的主要特征:1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什么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13.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