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外敷法治疗胃脘痛42例临床观察

中药外敷法治疗胃脘痛42例临床观察

ID:15120271

大小:2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1

中药外敷法治疗胃脘痛42例临床观察_第1页
中药外敷法治疗胃脘痛42例临床观察_第2页
中药外敷法治疗胃脘痛42例临床观察_第3页
中药外敷法治疗胃脘痛42例临床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药外敷法治疗胃脘痛42例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药外敷法治疗胃脘痛42例临床观察【关键词】胃脘痛中医药疗法中药外敷法生姜延胡索  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相当于西医的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笔者采用中药外敷法治疗胃脘痛,临床取材方便、简便易行,通过对42例患者的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84例均为我院2006~2007年在我科住院及门诊治疗的胃脘痛患者,均符合中西医临床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2例,男17例,女25例,年龄35~60岁,病程1~10年;对照组42例,男20例,女22例,年龄36~61岁,病程1~11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无显著区别,具有可比性。  1.2

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2年重庆全国胃炎诊治座谈会制订标准;中医诊断标准:(1)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分主症和次症。(2)症状分级量化标准。主症:①胃脘疼痛,0分:无,2分:时有疼痛,较轻,持续时间短,或注意时才感觉,每日疼痛在1h以内,4分:疼痛尚可忍受,不影响工作,每日疼痛在2h以内,6分:疼痛剧烈,持续时间长,每日疼痛半日以上,影响工作和休息;②4胸胁胀满,0分:无,2分:胸胁稍有胀满,可自行缓解,4分:胸胁胀满明显,部分影响日常生活,6分:胸胁胀满,影响工作和休息,需对症治疗。次症:①倦怠乏力,0分:无,1分:肢体稍倦,可坚持轻体力工作,2分:四肢乏力,勉强坚

3、持日常活动,3分:全身无力,终日不愿活动;②气短懒言,0分:无,1分:不问不答,活动较多气短,2分:问多答少,活动稍多气短,3分:不愿答言,未活动也气短胀满;③大便溏,0:无,1分:大便偶有溏便或每日1次溏便,2分:每日2~3次溏便,3分:每日4次以上溏便;④畏寒肢冷,0分:无,1分:手足发冷,2分:四肢发冷,3分:全身发冷,得温不解。(3)中医证候病情分级标准。轻:中医证候积分≤13分;中:中医证候积分≥14分,≤24分;重:中医证候积分≥25分。  2治疗方法  2.1试验组中药外敷:生姜30g,延胡索30g捣碎后以少许白醋调匀,外敷中脘穴4~6h。若4~6h不能缓解可于第2

4、d重复应用1次。  2.2对照组胃乐新冲剂,每次1袋,每日3次口服。均7d为1疗程。  3疗效标准与结果4  3.1疗效标准证候疗效评定标准:临床痊愈: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主要症状疗效评价:临床控制:疗程结束后,症状消失;显效:疗程结束后,症状分级减少2级;有效:疗程结束后,症状分级减少1级;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者。  3.2治疗结果见表1。  表1两组疗效结果比较(略)  注:与对照组比较,#

5、P<0.05  4小结    中药外敷法治疗胃脘痛,方中生姜、延胡索外敷,具有散寒止吐、温胃镇痛、杀菌祛痰、强心利尿等功效,现代药理证实,生姜内含生姜醇、姜辣素、姜酮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快渗液的吸收而消肿止痛和消除炎症;延胡索味辛能行能散,苦能降,温可止痛,入血分能行血中之气,入气分能散气中血瘀。二药共同外敷于中脘部,止痛效果明显,尤其对脾胃虚弱型患者,疗效更佳[12]。【参考文献】4  [1]李妍,刘华一,王秀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74例临床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6):4142.  [2]李秀花,金宏谟,岳东文.“老十针”配合中药治疗胃脘痛3

6、0例[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6):72.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