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

中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

ID:15120295

大小:31.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8-01

中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_第1页
中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_第2页
中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_第3页
中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_第4页
中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作者:赵新娜,任翠仙,郝爱萍【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护理措施。方法:从2003年至2005年的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中随机抽取120例分为中年、老年两组,对比分析其发病诱因、基本病因、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学处理χ2检验。结果:心力衰竭的发病诱因,呼吸道感染(老年组63.3%,中年组31.7%,P<0.01)、过度劳累(老年组25%,中年组45%,P<0.05)、情绪激动(老年组23.3%,中年组41.7%,P<0.05);基本病因分析:冠

2、心病是老年组主要病因与中年组比较P<0.05,退行性心瓣膜病(老年组13.3%,中年组1.7%,P<0.05)、风心病(老年组5%,中年组20%,P<0.05)、扩张型心肌病(老年组5%,中年组21.7%,P<0.05);老年组不典型症状、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率均较中年组高,均P<0.05。结论:护士应以患者为中心,进行细致、周到的护理,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关键词】中老年;心力衰竭;临床特点;护理  心力衰竭是各种器质性心血管疾病发展的最终结果。中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由于躯体症状、日常活动力

3、的下降、心理状态的变化以及慢性疾病的长期性,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针对不同患者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8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随机抽取我院2003年至2005年住院心力衰竭患者120例,所有患者的诊断均符合心力衰竭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老年组60例,年龄60岁以上,男37例,女23例,平均年龄(69.4±8.1)岁;中年组60例,年龄40岁~60岁,男32例,女28例,平均年龄(50.3±5.2)岁。典型症状以气短和(或)双下肢水肿为主要表现,不典型症状以其他症状为主要表现。

4、除年龄其余一般资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对比两组的发病诱因、基本病因、临床情况等,进行χ2检验。  2结果    见表1、表2、表3。  表1发病诱因比较 略    表2基本病因比较 略8  表3临床表现、电解质情况比较 略  3讨论    以上结果看出多数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诱因。最常见的是呼吸道感染,这是由于老年人支气管平滑肌和腺体萎缩、肺气肿及肺泡纤维化、肺活量减小、口咽部黏膜消除功能降低所致;且气候变化、排尿困难等诱因影响的比例也较中年组高,这与老年人心搏量减少,自主调节能力下

5、降有关。中年组发病诱因中过度劳累45%、情绪激动为41.7%,中年人由于家庭、社会中所处地位不同,以及患者对现实认可程度的不同,多表现为不能全身心地配合原发病的治疗和护理,原发病得不到很好控制结果诱发心力衰竭。本组结果表明,冠心病是老年组的主要病因。可能与老年人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率较高有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和严重程度随年龄而急剧增高;其次是高血压(25%)、肺心病(15%)、退行性心瓣膜病(13.3%),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心血管系统及其他系统在形态与功能上均发生一系列变化。而中年组病因为扩张型心肌病(21.7

6、%)、风心病(20%)、高血压(20%)、冠心病(18.3%)。扩张型心肌病可在任何年龄发病,但以30岁~50岁多见,心力衰竭为其主要表现,据报告5a随访病死率为35%,108a随访的病死率为70%[1]。风心病、扩张型心肌病的发患者群以中青年为主,此类疾病的存活率低,故老年组此类患者较少。年龄相关的变化也可以改变常见心脏病的表现。老年人存在其他脏器的老化和疾病,因此可以干扰一些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老年组不典型症状55%,中年组不典型症状33.3%,P<0.05。电解质紊乱老年组23.3%,中年组8.3%,P

7、<0.05。老年人消化功能及肾脏调节功能减退,在进食不足、使用洋地黄类药物、利尿治疗过程中不及时补充钾钠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电解质紊乱。  4护理  4.1急性期体位安置患者在CCU监护病房,让患者取半卧位或端坐位,以减轻气喘和呼吸困难,下肢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必要时四肢轮流扎止血带,减轻肺淤血。  4.2吸氧呼吸困难时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密切观察患者缺氧改善情况,及时调节氧流量,保持吸氧管道通畅。  4.3控制感染是治疗老年心力衰竭的重要环节老年心力衰竭反复发作多为感染诱发加重。护士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加

8、强病房管理,做好室内空气消毒。使用抗生素观察用药后反应、疗效、副作用等。对咳嗽咯痰多的患者要经常协助患者翻身拍背,对重病体弱痰液粘稠者可给予雾化吸入或吸引器吸痰,避免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对氧气湿化瓶及管道应严格消毒后晾干备用,干燥保存,使用中的氧气湿化瓶每日消毒,湿化液每日更换灭菌水[2]。8  4.4严密观察心率、心律、呼吸、血压等病情变化老年人机体器官功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