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退烧效果好

小儿推拿退烧效果好

ID:15123017

大小:6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1

小儿推拿退烧效果好_第1页
小儿推拿退烧效果好_第2页
小儿推拿退烧效果好_第3页
小儿推拿退烧效果好_第4页
资源描述:

《小儿推拿退烧效果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小儿推拿退烧效果好(转)          小儿推拿疗法历史悠久,易为患儿接受,用于治疗小儿的某些疾病有良好的疗效。小儿推拿手法应轻快柔和,有的手法虽与成人推拿相同,但手法动作及操作方法却不一样。治疗穴位有时也和成人不同。(一)常用手法1.推法:用拇指面(正、侧两面均可)或食、中指面,在选定的穴位上作直线推动,称直-  中医认为,小儿具有“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生理特点,故很多急慢性疾病均可出现发烧症状。小儿推拿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在儿科中应用比较广泛。主要是通过一些特定的手法作用于患儿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整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因此,小儿推拿可以用来治疗小儿发烧、腹泻、遗尿、咳嗽、近

2、视、便秘等疾病。  中医根据小儿发烧的病因分为外感发烧、阴虚发烧、伤食发烧等多种类型。前面介绍的那个孩子经辨证为外感风寒发烧,采用清肺经(无名指从指尖到指根)300次、清天河水(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次,开天门(自小儿眉心推向前发际边缘)100次,推坎宫(自小儿眉心沿眉端向两旁推至眉梢)100次,揉太阳(按揉眉梢后太阳穴)100次等推拿方法,以达到宣肺解表退热的目的。一般这类患儿经过推拿治疗一次后体温就可以降下来,下午体温会略有波动,第二天再采取同样手法治疗后,体温就基本可以控制在正常范围。  临床上小孩发烧以外感为多,所以小孩若是低烧可以试试上述手法,这样既方便也可以避

3、免药物的副作用,这类患儿起病比较急,推拿治疗效果也比较好。  患儿长期低热,中医认为是由于久病伤阴而产生的虚热。治疗一般采用揉内劳宫、清天河水、按揉足三里、推涌泉等推拿方法。可以调节脏腑功能,引热下行,清退虚热,从而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也能达到预防的效果。  小儿伤食发热,多由于幼儿脾常不足,加上饮食不洁或者不节,损伤脾胃,导致乳食停滞,蕴结生热。通过清脾胃、退六腑、清大肠、摩腹等手法,可达清热消食导滞开胃的目的。  这里提醒一点,无论是什么原因的发热,一定要到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宝贝已经又睡着了,于是我坐在她身边,开始给她做推拿。(以下的推拿次数为2岁小儿,如果是2岁以下的宝宝就要酌减,

4、3岁以上就要增加)1、 从大拇指的脾经开始推,依次推食指肝经、中指心经、无名指肺经、小指肾经,全部用“从指端到指根”直推的方法。脾(100次)、肝(100次)、心(100次)、肺(200次)直推为泻,肾经直推为补(100次),(这点曾经有过争议,周尔普说直推为补,萧言生却说直推为泻,在以前的育儿课上我也是按萧言生的说法来讲的,但经过这次运用我已经证实,肾经应该是直推为补,特此更正)。在周老先生的书里曾经讲过小儿退高热的方法,都是要300次,但我用了酒精做介质,就没有推这么多次,也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所以这里我要注明一下。2、 如果宝宝发热还有咳嗽,那么肺经是需要又泻又补的,就是说直推了以后

5、,再顺时针旋推,各200次。此法来自夏禹铸先生的《推拿代药赋》:无名指泻肺,功并桑皮桔梗;旋推止嗽,效争五味冬花。五味子补气强阴益精,冬花润肺祛痰,桔梗通肺窍而传诸药,桑白皮补虚益气。大家可以酌情而用。3、 推三关300次;清天河水200次。做到这里,通常孩子的烧已经退的差不多了。4、 推脊柱N次。从大椎穴一直推到尾椎,如果宝贝觉得舒服,你就给她多摸一会儿吧!刚开始的时候可以用手指醮酒精来推,大概200次,宝贝的烧就会完全退了,这时如果她要求你继续给她按摩,就不要再沾酒精了,也不要用手指推,直接用手掌去抚摸她的背就好了,宝贝会感到很有安全感。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定位[脾穴(脾经)]拇

6、指桡侧,赤白肉际处,由指尖到指根[肝穴(肝经)]食指掌面,由指尖到指根[心穴(心经)]中指掌面,由指尖到指根[肺穴(肺经)]无名指掌面,由指尖到指根[肾穴(肾经)]小指掌面,由指尖到指根[胃穴(胃经)]自腕横纹至拇指根部,外侧缘赤白肉际处[大肠穴(大肠)]食指桡侧缘,赤白肉际处,由指尖到指根[小肠穴(小肠)]小指尺侧缘,赤白肉际处,由指尖到指根[利小便穴]自腕部沿手掌尺侧缘推向小指尖称为利小便穴[八卦穴]手掌面,掌心的周边。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画一圆圈,八卦即在此圆圈上,分为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卦,对小天心者为坎,对中指者为离[运水入土穴]手掌面

7、,自小指尖偏尺侧至大指根,沿手掌边呈一弧形曲线[运土入水穴]手掌面,自拇指桡侧端至小指根,沿手掌边呈一弧形曲线[板门穴]拇指下,掌面大鱼际肌之中点,以指点之有大如豆粒的筋头,重按有酸麻感,为扳门的部位[小天心]掌根,小大鱼际肌交接处凹陷中[四横纹(小横纹)]掌面,第2至5指根部横纹处[小横纹穴(掌小横纹)]掌面,小指根纹下小横纹处[阴阳穴]掌根,小天心穴两侧,靠拇指侧的为阳池,靠小指侧的为阴池[外劳宫穴]在手背、中指与无名指掌骨中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