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186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186例疗效观察

ID:15123581

大小:2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1

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186例疗效观察_第1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186例疗效观察_第2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186例疗效观察_第3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186例疗效观察_第4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186例疗效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186例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186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的效果。方法采用口服中药外用中药面膜结合西药抗炎E-光治疗。结果自2001—2010年共收治痤疮患者186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痊愈112例,显效53例,好转21例,总有效率100%。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效果肯定,且避免了单纯西医治疗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和药物副作用,也解决了单纯中医中药治疗效果稍差的缺点。【关键词】痤疮;中西医结合 痤疮是临床常见的多发性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发病率较高,易反复发作。痤疮属于中医学的“肺风粉刺”范畴,古代文献从发病的年龄、病变的部位和皮疹特征,相继出现不同的病名,隋唐以前称之

2、为“面疱”、“皶疱”、“嗣面”、“面皯疱”、“皰疮”等;明清以后称之“粉疵”、“酒刺”、“谷嘴疮”、“粉刺”等,俗称“暗疮”、“壮疙瘩”、“青春粒”等[1]。痤疮不仅是一种躯体疾病,在社交、心理、情绪等方面对患者都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痤疮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心身疾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科门诊自2001年3月—2010年3月共根据不同类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186例痤疮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进行总结报告。  1资料与方法6  1.1一般资料门诊收治的186例痤疮患者,男72例,女114例,年龄13~42岁。根据Pillssbury临床分级系统根据炎症性皮损和深在性皮损的有无及多少将痤疮严重

3、度总体上分为4级:Ⅰ度(轻),黑头粉刺散在及多发,有散在性炎症性皮损;Ⅱ度(中等);Ⅰ度加浅表性脓疱,炎症性皮损数目较多,仅限于面部;Ⅲ度(重度);Ⅱ度加深在性炎症性皮损,发生于面、颈和背部;Ⅳ度(重度-集簇性);Ⅲ度加囊肿,易形成瘢痕,发生在上半身。Lucky根据占优势的皮损类型和评价者的总体印象把痤疮严重度分为较轻、轻(粉刺性痤疮)、中(丘疹脓疱性痤疮)、重(丘疹脓疱性痤疮)、特重等5级。中医将痤疮分为5种证型:(1)肺热型:丘疹性痤疮,主要为炎性丘疹、丘疱疹,色红,少许脓疱相杂,两颊较为密集,便干,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滑。(2)毒热型:痤疮以脓疱和炎性丘疹为主,面部色红,痤疮满布,疹

4、色红或黯红疼痛,有少量脓汁外溢,患者可伴口苦、便秘。(3)脾胃湿热型:脾虚水湿内蕴,郁久化热,脾胃湿热胶结上蒸面部而致痤疮,痤疮主要分布在口周、下颌,多为炎性丘疹、脓疱,伴口臭。(4)痰瘀型:痤疮经久不愈,皮损以炎性结节、囊肿为主,内含有带血的黏稠脓液,炎症范围比丘疹深而大,有的结节发生坏死形成溃疡而遗留瘢痕及色素沉着,伴有口干心烦、失眠多梦、便干,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5)冲任失调型:痤疮反复发作,月经前3~5天加重,伴月经不调,或闭经。6  1.2治疗方法Ⅰ度:罗红霉素150mg,每日两次口服,维胺酯维E乳膏外用[3],硫磺皂洗脸,结合中医相应分型口服中药,外敷中药或中药面膜每周1

5、次。Ⅱ度:在Ⅰ度基础上替硝唑0.5g每日两次。Ⅲ度:在Ⅱ度基础上中药面膜每周做两次。Ⅳ度:在Ⅲ度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口服维胺酯胶囊和乙烯雌酚或达英。根据患者经济状况,可两周行E-光治疗1次[2]。中药按不同分型给予口服不同方药。(1)肺热型:治以清肺热,方药:炙枇杷叶10~20g,栀子、黄芩、黄柏各10g,金银花20~30g,连翘20g,丹皮10g,赤芍10~15g,红花5g,凌霄花10g,桑皮15g,川军(后下)5~15g,石膏(先煎)20g。(2)毒热型:治以清热解毒,方药:蒲公英20~30g,紫花地丁、连翘各20g,金银花20~30g,黄芩、黄连、黄柏各10g,白花蛇舌草20~30

6、g,元参20g,生石膏(先煎)20~30g,花粉15g,赤芍10~20g,川军(后下)10g。(3)脾胃湿热型:治以健脾化湿清热,方药: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0g,炙甘草5g,黄芩10g,黄连各10g,金银花30g,连翘20g。若有囊肿结节加活血化痰药。(4)痰瘀型:治以化痰开郁、软坚散结、通络逐瘀。方药:瓜蒌30g,胆南星、陈皮、半夏、昆布各10g,生牡蛎先煎20g,三棱、莪术、桃仁、红花、当归各10g,赤芍20g,夏枯草10g。(5)冲任失调型:治以调理冲任,方药:淫羊藿、仙茅各10g,黄柏20g,生地156g,乌药10g,坤草20g,白花蛇舌草30g,当归、丹皮、栀子各10g

7、,苍术20g,半夏15g,茯苓20g,陈皮10g,浙贝母15g,桔梗10g,夏枯草15g。同时外用中药湿敷,外用药辨证组方:(1)清热解毒:槐花、苦参、百部、连翘、蒲公英各10g,金银花20g。(2)消肿散结:芒硝10g,马齿苋15g,凌霄花10g。(3)减轻皮脂:芦荟10g,虎杖15g,荷叶、山楂各10g,赤芍15g。(4)减轻色素沉着:僵蚕、冬瓜仁、桃仁、白芷各10g。以上诸方可分别加水,小火煮沸20min,取汁,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