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特点分析

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特点分析

ID:15126607

大小:2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1

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特点分析_第1页
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特点分析_第2页
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特点分析_第3页
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特点分析_第4页
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特点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特点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特点分析作者:王海鹰,王霞,王晓红,赵丽华摘要:目的:探讨中、老年高血压病(EH)患者动态血压的特点。方法:将1746例EH患者按照年龄分为中青年组和老年组,比较两组间各项动态血压监测指标间的差异。结果:两组在夜间收缩压(nSBP)、日间收缩压(dSBP)、24h平均收缩压(24hSBP)、24h脉压(24hPP)、血压变异率、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收缩压负荷(SBP负荷)、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发生率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老年EH患者血压以SBP、PP升高、ISH、血压昼夜节律消失为主。关键词:高血压;中老年;动态血压

2、高血压病(EH)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心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常用的血压监测方法是医生办公室测量血压或患者自测血压,但两者不能代表患者一天24h的血压,更不能反映血压的波动及变异以及夜间睡眠血压和血压昼夜变化节律。动态血压监测(ABPM)是一种长时间内(通常24h)无创的血压监测,可以全面、动态、详尽地反映生理状态下血压的变化情况,克服上述缺点,弥补前者的不足,是近代高血压诊治的重要进展之一,对高血压的诊断、治疗和研究均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就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的特点进行探讨,了解不同年龄组间血压的变化。61临床资料对

3、1996~2004年3月临床诊断为EH患者1762例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高血压诊断标准参照1999年出版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心瓣膜病、心肌病者。其中12例因记录时间不足22h、4例无效记录大于总血压记录的20%而被排除,共有1746例病人进入本研究。根据年龄将入选病人分为两组:>60岁者进入老年组,<60岁者进入中青年组。两组一般情况对照见表1肥胖入选标准:男性身体质量指数(BMI)>26kg/m2、女性>25kg/m2;吸烟入选标准:每日吸烟10支以上,连续5年以上;高脂血症:指血清胆固醇>5

4、.72mmol/L、甘油三酯>1.70mmol/L、高密度脂蛋白<0.91mmol/L。2方法采用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美国AMR-4型),测前3天停服降压药。袖带缚于受试者左上臂,日间(6:30~22:29)每15min袖带自动充气1次,夜间(22:30~6:29)每30min袖带自动充气1次。监测期间患者可以从事正常活动。统计参数包括nSBP、夜间舒张压(nDBP)、夜间平均动脉压(nMBP)、日间收缩压(dSBP)、日间舒张压(dDBP)、日间平均动脉压(dMBP)、24h平均收缩压(24hSBP)、24h平均舒张压(24hDB

5、P)、24h平均动脉压(24h6MBP)、24h脉压(24hPP)、血压昼夜变异率、收缩压负荷(SBP负荷)、舒张压负荷(DBP负荷)、24h血压负荷、血压昼夜变化节律、白大衣高血压(WCH)以及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3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表示为(x-±s),采用u检验,四格表数据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4结果见表2。两组病人在女性患病率、高血压家族史方面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果显示老年女性患病率较高(44.57%);中青年组具有高血压家族史者较多,考虑与老年人因早年医疗水平低、家族病史多不明确有关。吸烟

6、率有显著性差异,中青年人吸烟率较高,说明中青年人健康保健意识较差,对于吸烟对高血压发病及预后的影响认识不足。肥胖、BMI及高脂血症发生率无差异,表明肥胖、高脂血症是中、老年高血压病的共同易患因素24hPP、dSBP、nSBP、SBP负荷、血压昼夜节律变异率、PP方面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老年组24hPP、dSBP、SBP负荷明显高于中青年组,而昼夜血压变异率明显低于中青年组,说明老年人血压变化以SBP升高为主,ISH发病率及正常血压节律消失率较高。而24hDBP、24h6MBP、DBP负荷无差异,WCH发生率无差异。表2两组动态血压特点

7、比较5讨论动脉扩张性和顺应性降低是高血压大动脉损害的普遍特点。当大动脉顺应性下降时,波反射速度加快,反射点前移,反射波从舒张时相提前到收缩期,导致迟发性收缩波出现所以SBP继续上升而DBP下降,PP增大。PP是反应大动脉硬化的一个重要指标。老年人由于动脉硬化程度较高,因此出现SBP、PP、SBP负荷的明显增高。而SBP、PP的升高可以加速血管壁的损伤,DBP的下降则加重冠脉循环、脑循环、肾循环等的灌注不足,从而引起靶器官的损害。研究认为PP、SBP可以成为预测EH患者全身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预测因素〔1〕,从而进一步提示老年EH患者靶器官损害发生率较高。无

8、论正常血压还是EH患者的血压水平都呈现动态变化的特征,但也有部分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发生变化或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