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46例临床观察

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46例临床观察

ID:15129340

大小:3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01

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46例临床观察_第1页
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46例临床观察_第2页
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46例临床观察_第3页
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46例临床观察_第4页
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46例临床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46例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46例临床观察作者:罗黎明,黄飚,陈志和,刘强【摘要】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老年人慢性肺心病的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92例老年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LMWH组各46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LMWH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LMWH4100~6150IU每日1次,皮下注射,疗程10d。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凝血指标及血气分析。结果LMWH组治疗的有效率为91.3%,高于对照组的67.4%(P<0.05);LMWH组患者治疗后氧分压(PaO2)升高、抗凝血酶原Ⅲ(ATⅢ)升高,血浆

2、黏度、血纤维蛋白原(FIB)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PaO2升高、PaCO2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MWH组血浆黏度、FIB、ATⅢ及PaO2、PaCO2治疗前后变化率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肺心病患者血黏度增高,低分子肝素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可作为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一个重要手段。【关键词】肺心病;血液流变学;凝血指标;低分子肝素7老年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常存在高凝状态,血液粘稠度增高是其肺动脉高压的重要原因[1]。低分子肝素(LM

3、WH)是通过化学解聚或酶解聚生成的肝素片段,半衰期长,生物利用度高,引起出血副作用少,使用方便,对老年人慢性肺心病患者的治疗较肝素有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保证。我们对46例老年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加用LMWH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病例选择  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住院的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老年患者92例,均符合慢性肺心病诊断标准[2],其中男53例,女37例,年龄60~88岁,平均(70.3±8.7)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LMWH组(46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心脏功能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4、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治疗原则是:(1)正确氧疗及改善通气;(2)积极控制感染;(3)扩张血管降低肺动脉压;(4)合理有效使用强心剂及利尿剂;(5)及时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6)防治并发症。LMWH组在常规治疗组用药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法国fraxiparine)4100~61507IU/d,皮下注射,连用10d。  1.3疗效观察  全部患者均于入院第2天(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抽取早晨空腹血,测定血浆黏度、FIB、ATⅢ及血气分析。疗效判断标准:(1)显效:紫绀明显减轻或消失,咳嗽及呼吸困难显著改善,肺部罗音明显减少,肝肿大明显减轻,下

5、肢浮肿基本消退,动脉血氧分压(PaO2)升高>2kPa,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下降>1.33kPa;(2)有效:紫绀减轻,咳嗽及呼吸困难有所缓解,肺部罗音减少,肝肿大有一定程度减轻,下肢浮肿有所消退,PaO2升高>1.33kPa,PaCO2下降>0.4kPa;(3)无效:上述各项无改善或病情加重、死亡。  1.4统计学处理  采取t检验及秩和检验对数据进行处理。  2结果7  LMWH组显效29例,有效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3%。常规治疗组显效10例,有效21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67.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Hc=17.1

6、1,P<0.05)。LMWH组在治疗期间,3例出现注射部位皮下淤点、淤斑,出凝血时间未见异常,淤点、淤斑未经特殊治疗,于停药后淤点、淤斑自行消退。余患者未见其他副作用。  2.1两组治疗前后血液学指标及血气分析变化  LMWH组患者治疗后ATⅢ升高,血浆黏度、FIB2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浆黏度、FIB、ATⅢ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MWH组患者治疗后PaO2升高、PaCO2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PaO2升高、PaCO2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

7、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学指标及血气分析变化率  LMWH组血浆黏度、FIB、ATⅢ及PaO2、PaCO2治疗前后变化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表1LMWH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学指标及血气分析变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前比较P均<0.01;余治疗前后比较P>0.05。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学指标及血气分析变化两组比较P均<0.01。  3讨论7  老年人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液高凝状态若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肺小动脉血栓形成而造成肺循环阻力增加,加重心衰、呼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