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绍源教授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经验

余绍源教授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经验

ID:15133953

大小:34.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8-01

余绍源教授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经验_第1页
余绍源教授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经验_第2页
余绍源教授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经验_第3页
余绍源教授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经验_第4页
余绍源教授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经验_第5页
资源描述:

《余绍源教授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经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余绍源教授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经验【摘要】  介绍余绍源教授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经验。认为脾胃虚弱、水湿不运是慢性腹泻的病机核心,其治疗方法有健脾止泻、运脾化湿、调和肝脾、温肾固脾、健脾养阴和涩肠止泻。其治法特点为久泻治虚,重在调脾;健脾益气,理气升阳为先;分利水湿,健脾渗湿为要;久泻止泻,宜通宜消;掌握时机,适时收涩。【关键词】慢性腹泻/中药疗法余绍源  余绍源教授是广东省名老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中医学专家。临证40余年,学术渊博,医术精湛,尤擅治脾胃疾病。笔者有幸师从余老,获益匪浅。现将其治疗慢性腹泻的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1

2、病因病机  慢性腹泻是指长期反复发作的大便次数增多,粪便溏薄,甚或泻出如水,属于中医"泄泻"、"久泻"范畴。其病因有感受外邪,饮食所伤,七情不遂和脏腑虚弱等。余老认为在众多病因中,脾胃虚弱、水湿不运是导致慢性腹泻的关键病机。正如《景岳全书·泄泻》云:"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10[1]。慢性腹泻病人病延日久,以致脾胃虚弱,湿浊停滞,影响中气斡旋,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脾胃受纳失职,肠腑运化无权,水湿精微夹杂而下,发为泄泻。可见脾胃虚弱是导致慢性腹泻发生的关键,水湿是其病理产物。虽其临床症候复杂,变化多端,虚实夹杂,然其根本责于脾虚。故慢性腹泻必以脾虚为致病之本,健脾之

3、法当为治泻第一要务。健脾不仅应体现在慢性腹泻的不同证型中,亦须贯穿于治疗之始终,因澄源方能清流,诸邪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病理基础则难以为患。  2分型论治  2.1脾胃虚弱当健脾止泻久泻之人,脾胃虚弱,运化失常是根本,健脾助运乃基本治法。《杂病源流犀烛·泄泻源流》谓:"脾强无湿,何自成泄?[2]"辨证要点:大便时溏时泻,完谷不化,反复发作,或稍有饮食不慎即为泄泻,食少腹胀,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治宜健脾益气。余老通常选用四君子汤、理中汤、参苓白术散为主方,加苍术、陈皮、煨肉寇仁、扁豆、木香等药。若见久泻不已,肛门坠胀,甚则脱肛,少气乏力,不耐劳作者,则以补中益气

4、汤加减,或在健脾益气的基础上加用柴胡、升麻以升清阳之气,取"下者举之"之义。再选用防风等气轻而香的风药,风能胜湿,且鼓舞脾阳,宣升肺气,清阳升则浊阴降,腑气畅通,泄泻乃愈。  2.2脾虚湿困当运脾化湿10脾虚不运,易生湿浊,湿邪为患,最易困脾,二者均可致脾失健运,水谷湿浊混杂而下,形成泄泻。而慢性泄泻,本已脾虚,若遇湿邪,病益加重,此当燥湿运脾为先。辨证要点:食已即泻,大便稀溏,脘痞呕恶,纳呆,口淡,四肢困倦,舌淡苔白腻,脉濡细。余老多选用胃苓汤加苍术、草寇仁、川(厚)朴、藿香等芳香燥湿之品,使湿去而解脾之困,则脾胃运化自如。若见大便急迫或泻而不爽,泻下黏液,肛门灼

5、热,口干苦,舌苔薄黄腻或浊厚腻等湿邪化热、湿热滞留肠间之象,则以健脾止泻、清热燥湿为治则,常选用连理汤或连朴饮加白头翁、黄芩、火炭母、山栀子等清热燥湿之药。若见便泻清水或便如泡沫状,肠鸣辘辘有声,苔白滑,脉滑者,此乃中阳虚弱,运化失职,升降失司,水饮留肠,遂成湿痰泄泻。《金匮要略》云:"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3]。治宜温阳燥湿,导化痰饮,以苓桂术甘汤合二陈汤加煨肉豆寇、干姜炭等药。  2.3肝脾不和当调和肝脾10肝主疏泄,脾主运化,两者在生理上休戚相关,病理上互为影响。肝脾不和,脾运失健,水谷不化而成湿浊,清浊相杂而下致慢性腹泻。余老认为肝失疏泄有疏泄不及

6、与疏泄太过之分,肝脾之间又有肝病及脾与脾病及肝之异,并非痛泻要方一方所能概括,临床需详察细究。如素体肝旺、性情急躁之人,每因恼怒而发生腹泻,泻必腹痛,泻后痛减,肠鸣矢气,胸胁胀闷,舌淡苔薄白,脉弦者,乃肝气横逆犯脾、脾失健运之"木横克土"证,治以抑肝扶脾,方以痛泻要方为主。若性格内向、郁郁寡欢之人,腹泻反复发作在情绪紧张或所欲不遂之时,兼见胸胁苦满,嗳气食少,神疲消瘦,妇女月经不调等,系肝气郁结、疏泄无能、脾失健运之"木不疏土"证,治宜疏肝健脾,方用逍遥散加减化裁。若素体脾虚、神疲食少、懒言少动之人,每因精神压力较大或轻微精神刺激而腹痛腹泻,常于早餐后发作,大便量多

7、,完谷不化,嗳气,腹胀等,此属脾胃虚弱、肝气相乘之"土虚木贼"证,方以柴葛六君汤加减。  2.4脾肾阳虚当温肾固脾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虚日久,气伤及阳,必致脾肾阳气俱虚。肾中阳气不足,则命门火衰;阴气极盛之时,则令人洞泻不止。症见泄泻日久,大便状如稀水或完谷不化,或黎明前腹痛,肠鸣奔迫作泻,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腹畏寒,疲乏无力,舌淡胖大有齿印,苔白或白厚滑,脉沉细或微弱,治宜温肾健脾,固涩止泻,以四神丸合理中汤为主方,酌加诃子、煨肉豆寇、乌梅、山楂炭等收敛固涩之药,温涩合参,脾肾同治。  2.5脾阴不足当健脾养阴久泻之人,脾之气阳不足固多,但久泻不止,或过用香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