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排卵中药的研究近况

促排卵中药的研究近况

ID:15134524

大小:36.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8-01

促排卵中药的研究近况_第1页
促排卵中药的研究近况_第2页
促排卵中药的研究近况_第3页
促排卵中药的研究近况_第4页
促排卵中药的研究近况_第5页
资源描述:

《促排卵中药的研究近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促排卵中药的研究近况【关键词】促排卵;,,中,,药;,,研,,究  关键词:促排卵;中药;研究  无排卵是引起女性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约占不孕症的7.3~8.6%[1]。它涉及两个方面[2],一是卵子发育成熟障碍,二是卵子排出障碍,任何一方均会引起排卵功能障碍而致不孕。临床表现为月经虽然能来潮,但后期量少,尤以量少为主。导致无排卵性不孕的疾病有:功能性月经稀少或闭经,无排卵性功血,多囊卵巢综合征,高催乳素血症(除外垂体肿瘤),卵巢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希恩综合征,神经性厌食症,高雄激素血症,卵巢早衰和卵巢不敏感综合征,以及甲状腺,肾上腺等功能失调所致的无排卵疾病如甲

2、低、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3],相当于中医学的月经后期,月经过少,闭经,崩漏,闭经溢乳综合征,不孕症等。  1病因病机研究    月经不调与肾虚是无排卵性不孕的主要病因病机。现代医家参照古人认识,发展了本病的病因病机学理论。①心神失养: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藏神主血脉,心神失养,则诸脏失调,不易摄精成孕[4]。②12促排卵中药的研究近况【关键词】促排卵;,,中,,药;,,研,,究  关键词:促排卵;中药;研究  无排卵是引起女性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约占不孕症的7.3~8.6%[1]。它涉及两个方面[2],一是卵子发育成熟障碍,二是卵子排出障碍,任何一方均会引起

3、排卵功能障碍而致不孕。临床表现为月经虽然能来潮,但后期量少,尤以量少为主。导致无排卵性不孕的疾病有:功能性月经稀少或闭经,无排卵性功血,多囊卵巢综合征,高催乳素血症(除外垂体肿瘤),卵巢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希恩综合征,神经性厌食症,高雄激素血症,卵巢早衰和卵巢不敏感综合征,以及甲状腺,肾上腺等功能失调所致的无排卵疾病如甲低、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3],相当于中医学的月经后期,月经过少,闭经,崩漏,闭经溢乳综合征,不孕症等。  1病因病机研究    月经不调与肾虚是无排卵性不孕的主要病因病机。现代医家参照古人认识,发展了本病的病因病机学理论。①心神失养:心为“

4、五脏六腑之大主”,心藏神主血脉,心神失养,则诸脏失调,不易摄精成孕[4]。②12督任虚寒:督为阳脉之海,任主胞胎。任督虚寒,胞宫失于温煦发育,因而不能摄精成孕[5]。③肝郁血瘀:冲任气血瘀滞而影响排卵[6]。④冲任虚损或失调:气血两虚、肝经郁滞血瘀、痰凝等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造成肾气亏损,气血不足,冲任失养或气郁、痰血互结,冲任失调,造成卵巢功能失常而不能排卵[7]。  2临床研究  2.1中药周期疗法:中医认为月经周期性变化是肾-天癸-冲任-胞宫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调节的结果,肾-天癸-冲任-胞宫构成中医之“性轴”与现代医学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有着相似之处。基于中西医

5、对女性生殖学说的相似之处,故在治疗无排卵不孕症者,采用现代医学的周期分期法用中药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增殖期[8]“血海空虚”,当重补肝肾之精而养阴调血气,为排卵创造必需的物质基础。排卵期是肾之阴精发展到一定程度而转化为阳的阶段,用以滋补肾精调气血之品,促使发育成熟的卵子顺利排出。分泌期在肾阴充盛的基础上益神温肾健脾,维持黄体期的高温相,为受精卵着床创造好的条件。月经期应用滋阴活血之药物,促经血畅通排出。施治原则一般为补肾-活血化瘀-补肾-活血调经,重在补肾,辩证调治。临床上许多学者由于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不同,在具体治疗上有所偏重。归纳为三个观念:①12月经周期与

6、肾之阴阳转化密切相关,经后期(卵泡期)以肾阴滋长为主,治以滋肾调气血为主;经间期(排卵期)重阴转阳,治以温经通络、行气活血为主;经前期(黄体期)阴充阳旺,治以滋肾温肾、气血双调;月经期阴阳俱虚,治以行气活血调经[9]。②血瘀贯穿于月经周期的整个过程,临床上应根据月经的不同时期,在活血化瘀的基础上,予以不同调治,经期辅以理气止痛,排卵前佐以清热散结,排卵后助以养血补肾[10]。③强调热伤血络在月经周期中发病的地位,结合月经周期在滋补肾阴或补益肾阳的基础上,以清热通络为主治疗[11]。  2.2中西医结合治疗:克罗米酚自50年代以来,一直被国内外公认为是有效的促排卵药,排卵

7、率约50%~90%,但妊娠率仅在11%~15%,现代医家以中药配合克罗米芬治疗,使排卵率和妊娠率明显升高。现代医学认为,克罗米酚有抗雌激素样作用,影响了子宫内膜的生长,不利于孕卵的着床,从而降低了妊娠率,而中西药联合应用有利于子宫内膜的生长,提高排卵率和受孕率[12]。  2.3配合针灸治疗:经B超检查证实有卵泡发育但未排卵者,一般取穴以关元、中极、子宫、足三里、肾俞、卵巢穴为主,随症加减。或针刺得气后加电针间断刺激30min,取得较好疗效[13]。  3中药促排卵的机理研究  3.1方药研究:12中药可改善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等器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