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肝祛瘀明目汤治疗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养肝祛瘀明目汤治疗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ID:15134773

大小:2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1

养肝祛瘀明目汤治疗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临床观察_第1页
养肝祛瘀明目汤治疗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临床观察_第2页
养肝祛瘀明目汤治疗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临床观察_第3页
养肝祛瘀明目汤治疗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临床观察_第4页
养肝祛瘀明目汤治疗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临床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养肝祛瘀明目汤治疗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养肝祛瘀明目汤治疗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养肝祛瘀明目汤对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对照组用中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养肝祛瘀明目汤,观察两组疗效治愈不同。结果:治疗组疗效,视力提高,黄斑水肿、渗出,造影渗漏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肝祛瘀明目汤对眼底黄斑区视网膜等局部症状和病人兼见的症状进行了辨证论治达到了提高疗效,减少复发。【关键词】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养肝祛瘀明目汤 自2004年6月~2006年6月,笔者在中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临床采用养肝祛瘀明目汤治疗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2、1.1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及西医诊断标准,根据高等院校教材第五版《中医眼科学》、医学院校教材第三版《眼科学》等文献参考制定。根据视网膜水肿、渗出的不同程度及部分患者荧光造影结果统一分为三度:①轻度水肿(+):黄斑轻度水肿,反光晕不超过1PD,荧光造影呈现墨溃样弥散。②中度水肿(++):介于轻与重之间。③5重度水肿(+++):水肿明显,但反光晕不超过3PD,局部视网膜扁平脱离,荧光造影黄斑区呈喷出表现,后期染料充满视网膜下,勾画出整个脱离的轮廓。①轻度渗出(+):仅见数个点状渗出(3~4个渗出点)范围不超过1PD。②中度渗出(++):介于轻度与重度之间。③重度渗出(+++):可见大量黄白渗出,

3、渗出点较多或不可计数,范围超过2PD。1.2一般资料共观察病例40例,均来源于本院门诊患者,根据随机的次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男28例,女12例;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治疗组年龄18~40岁,病程10~30天,平均23.5±11.5天;对照组年龄20~40岁,病程7~30天,平均22.5±10.5天。眼别:治疗组右17只,左23只;对照组右18只,左22只。两组病例观察前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5)。2治疗方法2.1对照组能量合剂,ATP,肌苷,丹参片。2.2治疗组5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养肝祛瘀明目汤治疗。本方药物组成为:柴胡15g、赤芍12g、黄芪30g、五灵脂10g

4、、楮实子30g、何首乌20g、枸杞30g、熟地20g、丹参20g、夜明沙12g、千里光10g,一日三煎,将药液混合,每日分早中晚等服。28天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判断疗效。3观察方法  ①观察记录各症状、体征、病程、检查变化情况与时间。②纳入标准:确诊为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属血瘀兼肝肾阴虚辨证标准,发病在1月以内,年龄在18~40岁,症见视力下降或视觉异常,情志不舒,眼内干涩,头晕耳鸣,遗精腰痠,舌质紫或有瘀斑,或舌红少苔,脉细,凡具备三项症状者均纳入此种症候。4统计学方法  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率的比较用x2检验。5疗效观察5.1疗效标准治愈:视力恢复1.0以上,视网膜水肿消退,血管造

5、影无渗出。显效:视力提高4行以上,视网膜水肿,血管造影渗漏有明显改善。有效:视力提高2~3行,视网膜水肿,血管造影渗漏有减轻。无效:视力无变化或下降,视网膜水肿、血管造影渗漏无改善。5.2结果5.2.1两组疗效比较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38只眼占91.8%,治愈10只眼占30%,显效7只眼占20%,有效21只眼占41.8%,无效3只眼占8.2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35只眼占81.2%,治愈4只眼占9.8%,显效5只眼占13%,有效26只眼占58.4%,无效5只眼占18.8%。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Ridit分析,u=2.01,P<0.05)。5.2.2视力比较,见表1。 表1二组视力的动态

6、变化治疗前后用成对t检验,组间比较用2个样本t检验,2周治疗后视力有显著改善,治疗前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5.2.3两组视网膜水肿比较治疗组水肿消退占72.0%,对照组消退占85.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4,P<0.05=。5.2.4两组视网膜渗出比较治疗组渗出吸收占45.4%,对照组渗出吸收占63.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5,P<0.05)。5.2.5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渗漏比较治疗组无渗漏占50%,无显著差异。6讨论  本病属“视瞻昏渺”、“视瞻有色”、“视正反斜”、“视大反小”5等范畴。本病形成与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如肝肾功能失调,出现偏胜偏衰,精气不能上行灌输

7、或脏腑受邪,邪随经脉上冲于目,可引起本病。现代医学认为是因微循环障碍、脉络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导致黄斑水肿、渗出。本病临床辨证有虚实之别,以虚证为多,属本虚标实之证。本病多以气血瘀滞、肝肾阴虚等虚证多见。根据自拟养肝祛瘀明目汤的功效,我选择了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病人中属血瘀兼肝肾阴虚症状者,进行观察治疗。其中丹参、赤芍、五灵脂活血而消瘀滞;黄芪利水消肿;楮实子、枸杞滋养肾阴;桑椹、夜明沙、千里光养肝助明目;柴胡舒肝理气。现代实验研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