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41例

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41例

ID:15137864

大小:3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1

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41例_第1页
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41例_第2页
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41例_第3页
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41例_第4页
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41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41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41例【摘要】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手术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分析41例盘状半月板损伤病例,其中行部分切除成形术28例,次全切除术8例,完全切除术5例。结果平均随访27个月,效果优良者37例(优良率为90.24%),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以膝关节镜治疗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是最好方法之一,手术损伤小、恢复快,可最大限度保存半月板结构和功能。配合正规的康复训练,可获得良好疗效。【关键词】膝关节半月板胫骨/创伤和损伤关节镜检查  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为一常见膝关节疾患,长期以来,切开关节囊行半月板切除是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

2、的惟一方法,但术后易引起膝关节内非生理状态,早期出现关节退变。远期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关节软骨损伤,继发创伤性关节炎[1]。目前,微创关节镜手术已成为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的主要方法,可根据术中镜视所见,决定治疗方式。自2001年9月~2006年12月,我科共进行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41例,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41例6(41膝),其中男28例,女13例。年龄17~43岁,平均33岁。右侧11例,左侧30例。病程2周~6年不等,有明确创伤史者32例,原因不明者9例。临床表现:患膝均有疼痛,其中关节交锁20例,弹响32例,股四头肌萎缩

3、28例,外侧关节间隙压痛20例,麦氏征阳性31例,关节屈伸受限15例。X线检查示膝关节外侧间隙增宽5例;关节面增生性改变2例。MRI术前考虑为盘状半月板伴损伤29例,可疑4例。关节镜检所见,根据Watanabe等[2]分型:其中完全型23例,非完全型18例。本组未见Wrisberg韧带型。本组患者外侧间隙滑膜均有增生充血,22例髁间窝滑膜增生充血。  1.2手术方法手术采用硬膜外麻醉,患者仰卧体位,患肢大腿上气囊止血带。常规关节镜检,按顺序探查髌上囊、髌股关节、内侧间隙、髁间窝、外侧间隙,明确诊断外侧盘状半月板破裂部位、类型后,确定手术范围和方式。本组行部分切除成形

4、术28例,次全切除术8例,完全切除术5例。具体:对于体部可保留6~8mm宽度的行半月板部分切除成形术;如广泛撕裂至关节囊缘或肌裂孔处、保留半月板组织<2~3mm时行次全切除或全切术。所保留的半月板体部宽度在3~6mm之间时,在尽量保留正常半月板组织的前提下将半月板修整至具有前角、体部和后角,外形和厚度接近正常且边缘稳定。修整后用探针探查以确保其有足够的稳定性,同时行麦氏征检查阴性后,充分冲洗关节腔,清除半月板碎屑。术后膝关节加压包扎,应用抗生素3天,3天后若关节积液明显,则行关节穿刺抽液。6  1.3术后康复训练术后1天即开始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3天进行屈

5、膝练习,并可扶拐下地行走。术后1周屈膝活动达90°,2周屈膝活动达120°,4周可在不负重状态下屈膝与健侧相同,8周基本恢复行走功能,并在膝关节支具保护下开始慢跑活动,12周时基本恢复运动功能。  2结果    临床结果评价按Ikeuchi方法[3]。①优:活动无受限,无响声和疼痛;②良:偶尔轻微疼痛;③可:轻微疼痛,响声,运动时略受限;④差:活动疼痛和受限。本组病例随访11~59个月(平均27个月),其中优26例(63.41%),良11例(26.83%),可4例(9.76%),优良率为90.24%。  3讨论  3.1解剖变异特点6半月板是位于股骨髁与胫骨平台之间

6、的月牙形纤维软骨,其周边部较厚而中央部较薄,可起关节填充垫的作用,弥补股骨和胫骨关节面间总体上的不匹配性。由于半月板所处的位置,能防止膝关节屈伸时使关节囊和滑膜嵌顿。同时,还具有改善关节润滑的功能。半月板是非常重要的旋转稳定器。在膝关节从屈到伸的过程中,半月板对关节从纯铰链到滑动或旋转运动的顺利过渡是必不可少的[4]。盘状半月板是一种解剖变异,由于盘状半月板不具备半月板的正常形态,对膝关节生物力学产生了影响,因此盘状半月板更容易受损破裂,产生疼痛、交锁及弹响等一系列症状。作为一种半月板的畸形,盘状半月板有很高的发病率,据报道日本和韩国的发病率为26%[4]。盘状半月

7、板主要发生于外侧半月板。按照外侧胫骨平台覆盖的程度和后方半月板胫骨附着部是否正常,Watanabe[2]将外侧盘状半月板分三种:完全型、不完全型和Wrisberg韧带型。完全型:盘状半月板完全覆盖胫骨平台外侧关节面,周边韧带附丽完整;不完全型:整个髁关节面未完全被覆盖,前后角之间的中间部分会在厚度和覆盖关节的面积上有变异;Wrisberg韧带型:这种盘状半月板没有胫骨平台附丽点,是高移动性的。盘状半月板通常无症状,受损伤后可出现症状,因此当盘状半月板出现症状与体征时则提示盘状半月板损伤,盘状半月板最终诊断则需通过MRI或关节镜证实。  3.2膝关节镜手术要点6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