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分析

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分析

ID:15139978

大小:28.0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1

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分析_第1页
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分析_第2页
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分析_第3页
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分析_第4页
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抗生素预防感染的合理应用。方法对138例剖宫产产妇围手术期及传统方法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组术前30min~1h静脉给予足量头孢唑啉1次,术后再加用1~2个剂量。对照组术前不用抗生素,术后用三联抗生素(头孢唑啉+丁胺卡那+甲硝唑)5~7天。结果两组术后切口、宫腔感染,血象恢复情况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安全、有效、剂量小、疗程短,优于术后多日用药。【关键词】剖宫产术;手术期间;抗生素预防;感染  剖宫产是解决阴道难产,某些孕期并发症和合并症的一种有效、快速、相对安

2、全的常用手术,但也是引起产后子宫感染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应用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是必不可少的措施。长期以来,剖宫产术前不用抗生素,术后常规联合使用抗生素5~7天预防感染,而近年来,为降低院内感染率,主张围手术期短程用药。自2000年以来我院对剖宫产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现将其效果总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6  1.1一般资料从我院2000年1月~2007年6月予新式剖宫产总人数中随机抽取138例作为围术期用药组(研究组)、1995年1月~1999年12月予子宫下段剖宫产中抽取138例作为传统用药组(对照组),两组设定条件均为第一胎,均无青霉素过敏

3、史,术前排除呼吸系统疾病,且两组一般情况及高危妊娠情况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两组易感因素比较见表1。  表1两组易感因素比较(略)  χ2=7.90,P>0.05  1.3方法研究组采用以色列Stark医生所创的新式剖宫产术,即以Joel-Cohen横切口进入腹腔,于子宫上、下段交界处下2cm作子宫切口,单次全层缝合子宫肌层,间断缝合皮肤与皮下组织3针,术前30min~1h静脉滴注头孢唑啉3.0g,30min内滴完,若手术超过4h则术中增加用药1次,术后约6h重复用药1~2次;对照组采用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按苏应宽、刘新民主编的《妇产科手术学》第2版的方法和

4、步骤,以下腹皮肤纵切口进入腹腔,分两层缝合子宫切口,术前不用抗生素,术后返病房后静脉滴注头孢唑啉3.0g加丁胺卡那霉素0.4g加甲硝唑1.0g,共5~7天。6  1.4观察指标术后体温、切口感染、宫腔感染、术后3天查血象WBC计数。  1.5判断指标  1.5.1切口感染切口局部红、肿、热、痛,可扪及硬结、触痛或波动感,术后体温T>38℃,WBC>15×109/L。  1.5.2宫腔感染子宫复旧不良,宫体压痛,恶露多,有臭味,发热,WBC计数增多而无其它系统的感染症状。  1.6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  2结果  2

5、.1两组产妇术后情况比较见表2。  表2两组产妇术后情况比较(略)  2.2两组术后发生院内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研究组3例,对照组4例。对照组1例腮腺炎,研究组2例输液反应,以上病例体温均≥39℃,在统计学处理时将其剔除。6  3讨论  3.1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是指手术即将开始或术中至术后短期内的用药。手术开始前约0.5h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手术开始后抗生素已经在手术部位的组织内达到了有效抗菌浓度,并维持一段时间,从而有力地杀灭术野切口内的污染菌株,术后应用抗生素将手术中残留的已经定植的细菌杀灭,防止其繁殖和扩散。术后12h内给二个剂量的抗生素,能很好地达到预防术后感染的效

6、果,术前过早用药及术后过晚停药,对预防手术感染都无积极意义。并增加了细菌的耐药性和药物的毒副反应[1]。  3.2围手术期大量应用抗生素并不能进一步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2]。本组研究显示,对比两组切口感染率、宫内感染率、白细胞计数,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说明两种用药方法能同等效果地预防感染,与文献报道相一致[3]。但研究组具有减少药物资源浪费,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简化操作以减少护理工作量[4],产妇早日下床活动,促进乳汁分泌,利于哺乳及术后恢复等优点。  3.36对照组院内感染率、术后发热均高于研究组,可能因同时联合应用多种抗生素或过晚停药致菌群失调从而增加院内感染

7、。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因切口缝线过多(皮肤10针以上,子宫肌层分两层缝合),手术时间长,损伤较大及术中出血较多而引起的吸收热、抗生素的药物热或输液反应等均是术后发热的原因。因此,强调围手术期短期用药。产褥早期因生理性改变,血白细胞总数可达15×109或更高,因此术后WBC计数超过10×109,需结合体温、切口及有无腹部压痛、恶露气味等情况综合判断术后是否需继续应用抗生素。  综上所述,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剂量小、疗程短,效果可靠,用药安全方便,是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较合理的方法,优于术后多日用药,值得继续推广使用。【参考文献】  [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