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泻白散治疗小儿痰热咳嗽

加减泻白散治疗小儿痰热咳嗽

ID:15140929

大小:2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1

加减泻白散治疗小儿痰热咳嗽_第1页
加减泻白散治疗小儿痰热咳嗽_第2页
加减泻白散治疗小儿痰热咳嗽_第3页
加减泻白散治疗小儿痰热咳嗽_第4页
加减泻白散治疗小儿痰热咳嗽_第5页
资源描述:

《加减泻白散治疗小儿痰热咳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加减泻白散治疗小儿痰热咳嗽【摘要】目的观察加减泻白散治疗小儿痰热壅肺型咳嗽的疗效。方法321例痰热咳嗽患儿给予加减泻白散辨证治疗。结果治愈297例,占92.5%;好转13例,占4.1%;未愈11例,占3.4%。总有效率为96.6%。结论辨证使用加减泻白散治疗小儿痰热咳嗽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关键词】小儿痰热咳嗽;中医治疗;加减泻白散 咳嗽是小儿常见的一种肺系病症,以冬春二季发病率高。结合甘肃省的地域特点,临床辨证多为痰热咳嗽。笔者导师史正刚教授运用自拟加减泻白散治疗,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321例均为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患儿

2、,其中男207例,女114例;年龄6月至15岁,其中<3岁28例,3~6岁183例,7~10岁83例,>10岁27例,其中以3~6岁为多;病程大多26d以上。临床症状:咳嗽痰多而黄,或黏稠难咯,以晨起或/及夜间为重,或有发热、烦躁,或伴鼻塞、流稠涕,或胸部不适,寐不安、纳食减少,大便干或便秘,舌质红、苔黄厚或腻,脉滑数,指纹浮紫。查体:咽部充血,扁桃体I~II度肿大。听诊双肺呼吸音粗糙或无异常。X线肺部检查无异常,或见肺纹理增多、增粗或紊乱。  1.2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疗标准与方剂选用》[1]中咳嗽的诊断标准及分型标准确定诊断及辨证分型。(1)咳嗽为主

3、要症状,多继发于感冒之后,常因气候变化而发作。(2)好发于冬春季节。(3)肺部听诊:两肺呼吸音粗糙,或有少量散在的干、湿性啰音。(4)X线摄片或透视检查示肺纹理增粗。  咳嗽、痰黄白稠黏、咯吐不爽、咳时面赤唇红、或伴发热口渴、咽痛,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者属痰热壅肺证。  1.3治疗方法  给予加减泻白散煎服。药物组成:旋覆花8g、桑白皮8~10g、地骨皮8~10g、杏仁8~10g、枇杷叶8g、鱼腥草12~15g、桔梗8g、前胡8g、浙贝母10g、冬瓜仁10g、焦山楂8g、甘草8g。随症加减:发热明显加石膏10~20g、知母8~10g、青蒿8~10g(根据病情选其中1~3味

4、);烦躁不安加钩藤8~10g、僵蚕86g;鼻塞流涕明显加辛夷8g、苍耳子8g;痰多加法半夏8g、胆南星8g;纳差明显加六神曲8g、炒谷麦芽各10g;咽痛、扁桃体肿大、舌红明显者加竹茹8g、天竺黄8g、虎杖8~12g、夏枯草10g、忍冬藤8g;咳重欲呕者加代赭石10g;大便干或便秘者加生大黄6~8g、决明子8g;咳嗽伴喘者加紫菀8g、地龙8g;胸痛者加枳壳8g、郁金10g;外感症状明显者加荆芥8g、防风8g。3岁以下,2日1剂,水煎少量频服。3岁以上,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3~4d为1个疗程,未愈者连续治疗2~3个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他抗感染药及止咳化痰药物,忌食辛辣温燥刺

5、激的食物。  2结果  2.1疗效标准[1]  治愈:咳嗽消失,听诊干湿性啰音消失,如有发热则体温降至正常。好转:咳嗽减轻,呼吸音清晰,痰减少。未愈:咳嗽症状及体征未见改善或加重。  2.2结果  治愈297例,占92.5%;好转13例,占4.1%;未愈11例,占3.4%。总有效率为96.66%。病程<2周,多数患者1个疗程即愈;病程>2周且<1月,2~3个疗程基本治愈;病程>1月,均需3个疗程以上。  3讨论  泻白散见于宋代著名儿科医家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卷下诸方》。原书记载:“泻白散(又名泻肺散),治小儿肺盛,气急喘嗽。”李时珍盛赞本方为“泻

6、肺诸方之准绳”。关于本方之主治,诸家见解也不一致。一种认为主治肺之实热喘咳,如《医方考》中说“肺火为患,喘满气急者,此方主之”。另一种认为主治肺之虚热喘咳,如吴鞠通在《温病条辨·泻白散不可妄用论》中说“方治热病后,与小儿痘后外感已尽,真气不得归元,咳嗽上气,身虚热者甚良”。考《小儿药证直诀》原书所载,此方既治肺之实热证,又治肺之虚热证。如钱乙云:“肺盛者,咳而后喘,面肿欲饮水,有不欲饮者,其身即热,以泻白散泻之。”又说:“肺虚热,唇绛红色……虚热少用泻白散。”  《温病条辨·解儿难》关于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有“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者也”“脏腑薄,藩篱疏,易于传变;肌肤嫩,神气

7、怯,易于感触”的记载。认为小儿五脏六腑,尤以肺、脾、肾三脏功能未发育完善,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小儿卫外机能未固,外邪每易由表而入,迅速传变。小儿属“纯阳”6之体,心肝有余,又外感之邪无论寒热,多随风而入,风为阳邪,化热最速,因而风寒咳嗽历时短暂,迅速入里化热,出现痰热壅肺。此外,感冒后失治或治疗不当,易致热邪留恋,郁结于肺,继而化燥伤阴,或燥邪稽留,肺津受损,使肺失宣肃,或肺热炼津成痰,而痰热郁肺,形成风热痰郁肺,或肺阴不足而致肺气壅遏不宣,清肃失常,气道不利,肺气上逆发为咳嗽。因感冒而引发咳嗽久治不愈,临床极为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