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与护理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与护理

ID:15151164

大小:31.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8-0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与护理_第1页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与护理_第2页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与护理_第3页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与护理_第4页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与护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与护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与护理【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护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定义、发病机制、病原菌、预防及护理进展进行综述,提出了控制和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院内感然的措施,有效地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1VAP的定义机械通气(mechanicalventilation,MV)是重症监护病房(ICU)中用于抢救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停止和呼吸衰竭不可缺少的一种治疗手段,但同时也极大地增加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AP)的发生率,VAP是

2、机械通气48h后出现的肺部感染,属院内感染性肺炎,在接受机械通气的ICU患者中,肺炎患病率明显升高,约为无机械通气支持患者的3~21倍[1],VAP的发生率为6%~52%。应用呼吸机的患者,VAP的危险度每天增加1%~3%。VAP增加了患病率和病死率,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了医疗费用,因此VAP引起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2VAP的发病机制8VAP的发病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发生VAP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之一:患者的防御功能障碍,有足够数量的致病菌到患者的下呼吸道并破坏患者的自身防御机制,或出现很强的致病菌。V

3、AP主要感染途径包括[2]:口、咽部微生物的误吸、直接吸入含有细菌的微粒、远处感染灶的血行播散、致病菌穿透肺组织、或从邻近部位经膈肌或胸壁传播、胃肠道移位。3VAP的病原学细菌仍然是最常见的致病菌。病原菌种类与VAP发生的时间、既往住院病史及抗生素的使用等有关。据CDC统计,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占院内感染性肺炎病原菌的50%以上。早发生VAP(气管插管后48~72h内出现)常由于插管过程中吸入口咽部。胃肠道寄生菌群(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革兰氏阴性

4、杆菌仅占17%,多数为对抗生素敏感的细菌。与此相反,晚发VAP(气管插管72h后出现)中,30%~71%由革兰氏阴性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或不动杆菌)或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导致。VAP的致病菌耐药率普遍较高,而且常为多重耐药。4VAP的预防与护理84.1全面控制感染4.1.1检查每个患者和执行每项操作前均洗手无论是否戴手套,接触粘膜及呼吸道分泌物、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物品、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使用中的呼吸装置前后应洗手。Slota等研究戴手套及穿脱隔离衣这种保护性隔离[2]242-245

5、,可显著降低患者院内感染率。4.1.2屏障式护理预防措施保持室内空气洁净,减少人员流动,减少患者外出检查机会。患者及病原体携带者均隔离,将患者置于层流室,医务人员入室必须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4.1.3操作时严格无菌技术应用无菌操作技术加强对呼吸的治疗。护理操作如吸痰、胃肠营养等,严格无菌操作,可降低交叉感染的危险性。预防VAP的发生。4.1.4机械通气患者的细菌监控8院内感染科的专职人员,定期对使用中的呼吸机管路系统各关键部位进行物体表面细菌监测[3],掌握管路系统污染状况及病原菌的变化。对患者的痰

6、液进行细菌培养,为临床提供控制感染的可靠资料,有利于制定合理的预防治疗方案。4.2减少口咽部、气管和胃内的细菌寄殖和吸入4.2.1患者卧位及营养支持在患者无特殊体位要求的同时予半卧位或坐立位。在肠道营养时抬高床头30~45度,间歇少量给予肠道营养液而不是一次性大量给予。控制肠内营养液的输注速度,不可过多过快,引起胃潴留,导致返流引起误吸。每8小时抽吸胃液一次,观察消化情况及是否有胃潴留和胃肠管通畅情况,可用胃肠营养泵持续少量给予或应用胃造瘘、空肠造瘘营养管注入,预防肺炎的发生。4.2.2加强口腔护理根据

7、口腔pH值选用清洗液,pH值高选用2%~3%硼酸液擦洗。pH值低选用2%碳酸氢钠液擦洗。pH值中性时选用1%~3%双氧水或生理盐水擦洗。防止口腔细菌感染。8赵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与护理辽宁医学院学报2008年12月,29(6)4.2.3口咽部及声门下分泌物吸引严格无菌操作技术及正确的吸痰法。口、鼻腔和气管内分开吸引,不得用一根吸痰管吸引,造成交叉感染。经常口咽部和声门下吸引的,推荐应用封闭式吸引系统。定时监测气囊压,压力过大可造成气管粘膜压伤、溃疡、出血等。压力过小造成口咽和气管内细菌的交叉感染,

8、所以要应用适当的气囊压力。声门下分泌物引流:①吸引气管插管内痰液。②充分吸引口鼻腔分泌物。③助手将气囊放气,再次从气管插管内吸出肺深部痰液。④注意:吸引每个部位时都要更换新的吸痰管,操作前后均应吸纯氧3min。此法可避免因先放松气囊时引起的痰液下行进入气管而发生的感染,此方法可成功降低VAP的发生。4.2.4适时去除有创性装置和器具尽量缩短通气时间,如有可能应尽早拔除气管导管,减少细菌在生物膜内定殖,降低VAP的发生。4.2.5预防应激性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