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矫治技术在外伤性牙脱位中的应用

固定矫治技术在外伤性牙脱位中的应用

ID:15155133

大小:2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01

固定矫治技术在外伤性牙脱位中的应用_第1页
固定矫治技术在外伤性牙脱位中的应用_第2页
固定矫治技术在外伤性牙脱位中的应用_第3页
资源描述:

《固定矫治技术在外伤性牙脱位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固定矫治技术在外伤性牙脱位中的应用摘 要:目的:应用固定矫治技术,治疗外伤性牙脱位。方法:对23例外伤性脱位牙患者经过对症处理后,采用固定矫治技术。行复位固定。结果:经治疗固定的患牙,随访1~2年,成功率较高。结论:应用固定矫治技术治疗牙脱位。操作简单,疗效肯定,易于基层医院推广使用。关键词:固定矫治技术;外伤性牙脱位;固定  临床上经常遇到外伤导致个别牙齿脱位,牙槽骨骨折的患者。随着人们户外活动的增加,外伤引起的牙齿脱位较多发生,并逐年增加。常规的治疗方法是应用牙弓夹板使脱位牙及骨折牙槽骨复位,结扎固定。该方法不但口内异物感明显,患者较痛苦。操作不方便,而且术后易造成根尖吸收,牙髓坏死等并发

2、症。自2003年~2008年用固定矫治技术治疗外伤性牙脱位共23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3年~2008年在我院门诊就诊的外伤性前牙脱位的患者23例共计25颗牙。其中男19例,女4例,均为脱位当天12h内就诊,其中口中切牙19颗,侧切牙6颗。1.2材料:采用直丝弓托槽及0.016~0.018英寸不锈钢丝。1.3方法:①3首先对患者局部外伤情况进行检查确诊,有无牙龈挫伤,牙槽骨、颌骨的骨折及牙合合关系紊乱。如有以上情况,首先对局部进行应急处理,遵循尽量保留患牙的治疗原则,对不同情况进行相应处理。②对部分脱位的牙齿进行复位,对完全脱位的牙齿在完成根管

3、充填后,放入抗生素生理盐水溶液中备用。去除牙槽内的血凝块及异物,并用抗生素生理盐水冲洗,将离体牙植入到牙槽窝内,尽可能使其恢复到原来的位置。③固定,按外伤脱位牙与正常牙1:2的比例选择两侧牙做固定基牙,再按常规正畸方法贴托槽。托槽的位置只需将脱位牙与基牙近可能保持在一个水平线上。按患者的牙弓形态用0.016~0.018英寸的不锈钢丝弯制成一定的弓形并放入托槽内,再结扎固定。④调整牙合合,牙齿固位好后,检查固定牙有无牙合合创伤,要确保无早接触,并嘱一个月内误用固定牙切咬食物。注意口腔卫生。并拍牙片备查。⑤定期复诊,8~12周可拆除固定装置。复查中如发现固定牙有牙齿变色,根尖有暗影等牙髓坏死症状,

4、应及时做根管治疗。2结果  1个月后检查,固定牙无变形,无移位,牙周及牙间隙情况良好。19例无松动,4例有轻度松动(外伤前有牙周病),8例活髓,6例有根尖瘘管,经治疗后效果满意。3讨论3  松动牙固定的基本原理是将一组松动牙固定为一整体使之形成一个多根牙,从而分散牙合合力,减少或消除牙合合创伤以有利于牙周组织的愈合和牙槽骨的再生[1]。对于外伤性牙脱位传统的治疗方法采用牙弓夹板或金属丝结扎固定,但此方法存在诸多不足。而应用固定矫治技术,将托槽、弓丝结扎成一体,稳妥固定。此方法不会因钢丝滑脱而损伤牙龈和牙周组织。  应用托槽固定,按外伤牙与正常牙1:2的比例选择两侧牙做固定基牙。可改变松动牙或再

5、植牙冠根比例,从而分散牙合合力,而且防止松动牙受力后发生移位[2]。  固定矫治技术的应用,操作简单,痛苦小,可明显改善口内异物感。因托槽体积小,粘接方便易清洁进而避免因牙组织感染而影响外伤再植牙的愈合。  因此,固定矫治技术应用于牙外伤的固定。符合松动牙力学要求。对牙周组织损伤小,提高了成功率。此方法较适合基层的全科口腔医生推广应用。4参考文献[1]岳松林.口腔内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56.[2]傅民魁.口腔正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6.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