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道三垛至江都港区段设计执行报告

省道三垛至江都港区段设计执行报告

ID:15156440

大小:2.77 MB

页数:133页

时间:2018-08-01

省道三垛至江都港区段设计执行报告_第1页
省道三垛至江都港区段设计执行报告_第2页
省道三垛至江都港区段设计执行报告_第3页
省道三垛至江都港区段设计执行报告_第4页
省道三垛至江都港区段设计执行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省道三垛至江都港区段设计执行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33省道三垛至江都港区段设计执行报告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等二○○八年七月133233省道三垛至江都港区段设计执行报告1项目概况图1-1扬州市公路网规划图安大公路是是江苏省新一轮干线公路发展规划中的次干线公路,也是扬州市规划建设“六横七纵”的地方干线公路网络中的纵二,是扬州市公路建设中的重点项目。本项目所处区域为里下河水网地区,与其他地区相比,干线路网存在密度低,等级差、断头路多等问题,本项目的建设加密了区域内的省道干线公路网密度,沟通了多条横向国省道干线,是苏中地区横向干线公路的一条重要纵向联络线见图1-1。根据建设条件,先期展开三垛至江都港区段的勘察设计工作。本路段是连接高

2、邮三垛镇与江都港区的一条南北向重要干线公路,路线全长57.451km,其中先导段开工的韩银至宜陵段全长8.338km,336省道至江都港区段为兴港公路改造段全长5.825km。本次设计的主体全长43.288km,为新建路段。全线采用平原微丘区一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80km/h,路基宽度24.5m,双向四车道。兴港公路改造段,采用集镇段断面形式,两侧设置慢车道和人行道,路基宽度59m,双向六车道。本项目的建设,将促进沿江产业带向北拓展,促进沿京杭运河产业带向东发展,同时拉动沿线大桥、宜陵、樊川、三垛等乡镇经济的快速发展。根据路段特点及工程规模,并经扬州市公路处同意,133233省

3、道三垛至江都港区段共分五个施工标段,其划分情况见下表1-1。233省道三垛至江都港区段施工标段划分一览表表1-1序号标段名称起讫桩号长度(km)1S233-SJL1K0+000~K12+378.75212.3792S233-SJL2K12+378.752~K29+347.516.9693先导段K29+347.5~K37+686.38.3384S233-SJL3K37+686.3~K51+626.33813.945兴港路段K51+626.338~K57+451.3385.825233省道三垛至江都港区段的初测初设、定测施工图设计由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担。2设计依据及设计

4、经过2.1任务依据1.省发改革委苏发改交能发【2006】202《关于扬州市安大公路项目建设书的批复》;2.《233省道三垛至江都港区段两阶段勘察设计合同书》;3.《安(西安丰镇)大(大桥镇)公路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审查意见;4.《安(西安丰镇)大(大桥镇)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5.扬州市公路管理处(扬州路【2006】36号)《233省道三垛至江都港区段初步设计中间汇报纪要》;6.江苏省交通厅公路局交公计【2006】115号《233省道三垛至江都段建设工程方案设计审查会议纪要》;7.江苏省交通厅苏交公【2006】92号《关于233省道三垛至江都段建设工程方案设计的批复》。2.

5、2测设经过与文件审查2006年4月5日,江苏省交通厅公路局在南京主持召开了233省道三垛至江都段建设工程方案设计审查会,项目组根据《233省道三垛至江都段建设工程方案133设计审查会议纪要》补充完善了设计方案。项目组于2006年2月进行了施工图定测和调查工作,地质详勘等工作同步开展。定测和调查是根据部颁《公路勘测规范》(JTJ061-99)的要求,分为中桩、中平、横断面、河床断面测量、桥涵调查、路线调查及社会经济、征地拆迁、筑路材料、取土位置、路基防护及排水和施工组织计划调查等内容。项目组在组织开展上述定测和调查工作的基础上,与沿线乡镇及有关部门进行了多次协调,在方案设计的基础

6、上签定了有关协议。项目组于2006年4月优化了设计方案,并对主要技术方案进行了室审和院审,于2006年5月中旬全面展开设计工作,于2006年11月完成了全部施工图设计工作。3设计简介3.1技术标准根据本项目的方案设计批复,233省道三垛至江都港区段采用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规定的一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80km/h,路基宽度24.5m,双向四车道,其主要技术控制指标见表1-1。先导段部分集镇段采用断面路基宽31.0m,中分带2.0m,两侧各0.5m路缘带、两侧快车道各宽2×3.75m、两侧分带各宽2.0m(含右侧路缘带0.5m)、两侧慢车道各宽4.5m

7、。兴港公路改造段,采用集镇段断面形式,两侧设置慢车道和人行道,路基宽度59m,双向六车道。主要技术指标控制表表3-1序号项目技术指标1公路等级一级公路2设计速度(km/h)803路基宽度(m)24.54最小平曲线半径一般值(m)7005不设超高的最小平曲线半径(m)25006最大平曲线半径(m)100007最小缓和曲线长度(m)851338停车视距(m)1109最小坡长(m)20010最大纵坡(%)511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m)凸4500凹300012路面横坡行车道2%,土路肩4%13桥涵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