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伤浮肋骨折x线漏诊8例分析

多发伤浮肋骨折x线漏诊8例分析

ID:15161633

大小:2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1

多发伤浮肋骨折x线漏诊8例分析_第1页
多发伤浮肋骨折x线漏诊8例分析_第2页
多发伤浮肋骨折x线漏诊8例分析_第3页
多发伤浮肋骨折x线漏诊8例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多发伤浮肋骨折x线漏诊8例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多发伤浮肋骨折X线漏诊8例分析作者:何开进,黄健,钟安军,刀成江,杨毕军【关键词】多发伤;浮肋骨折;X线漏诊  在多发伤中,浮肋不易骨折,一旦骨折临床容易忽视,X线检查不当也易造成漏诊,本组8例浮肋骨折均未作出及时诊断,8例均于7至30天后补摄腹部平片时才确诊。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情况  本组8例,男性7例,女性1例,年龄19~46岁。平均35岁。由车祸伤、坠落伤、跌伤所致。急诊入院。8例均为多发伤,均有胸部外伤,其中2例合并肝破裂伤,2例合并脾破裂伤,1例合并左肾挫伤,1例合并腰椎压缩骨折及气胸,1例合并颅底骨折,1例

2、合并右股骨颈骨折及多处软组织挫伤。以上实质脏器损伤均由CT或B超诊断。  1.2X线检查4  由于8例均有胸部外伤,故均摄有胸部正侧位片,8例均有不同程度肋骨骨折,最少者为1处肋骨骨折,最多者为11处,一侧最多者为6处,但8例均未发现浮肋骨折。  1.3结果  本组8例在7~30天后分别摄腹部平片、腰椎正侧位片、上腹部CT时才发现浮肋骨折而作出诊断。  2讨论  2.1漏诊原因4  通过对本组病例的回顾性分析,我们认为浮肋骨折的漏诊原因有如下3点:(1)由于多发伤,病情重,临床上顾不及对浮肋骨折的考虑,或者是患者往往合并有其它部位的严重骨折

3、极易被发现,忽视了对浮肋骨折的诊断,从而使得放射科技术人员漏拍了浮肋局部的X光片。(2)浮肋只有一端固定,活动度很大,一般外伤很难致浮肋骨折,从而使得临床和X线医师对浮肋骨折重视不够,然而近几年来由于车祸伤的增加,浮肋骨折又有上升趋势。(3)由于浮肋与膈肌影重叠,处于特殊的解剖位置,即使临床医师申请拍了胸部正侧位片,其它肋骨清晰可见,浮肋骨折也不易被发现。我们认为后者为X线漏诊的主要原因。  2.2对比研究  为了证实常规胸部正侧位片能否对浮肋骨折作出诊断,我们作了初步探讨。作者把本组8例胸部正侧位片进行复读,发现有5例完全不能见及浮肋,3

4、例隐约可见浮肋,但无诊断价值。我们从本科选出了120例体检者的胸部正侧位片,其中:40例肥胖体型,40例一般体型,40例瘦高体型,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肥胖体型者的常规胸片不能见及浮肋;一般体型者的常规胸片只能隐约可见浮肋,对浮肋骨折没有诊断价值;瘦高体型者的常规胸片有24例浮肋清晰可4见,16例浮肋欠清楚。以上对比研究的结果是:肥胖体型者和一般体型者的常规胸片不能对浮肋骨折作出诊断;瘦高体型者的常规胸片对浮肋骨折的正确诊断率也不高。为了进一步探讨,我们摄了30例高千伏胸片进行观察,发现有8例高千伏胸片浮肋只能隐约可见,22例高千伏胸片浮肋不能

5、被发现。这也说明:有浮肋骨折的患者,即使拍了高千伏胸片,对浮肋骨折的正确诊断率也不高。我们抽查了54例腹部平片进行复读,发现每一例腹部平片所包含于片内的浮肋均清晰可见,对比度良好完全符合诊断要求。经过对比研究,我们认为:多发伤患者,在急诊入院拍胸片及其它部位摄片的同时,还应摄腹部平片或以腹部为投照条件用滤线器摄取浮肋局部片,方可使浮肋显影清楚,做到一步到位,从而对浮肋骨折作出及时正确的X线诊断。这样才能避免数日后补拍给患者带来搬动的痛苦。如果在腹部平片或浮肋局部片中发现可疑骨折时,可以采用不同的角度投照来排除[1]。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X线对

6、浮肋骨折的诊断率,从而提高门诊诊断率。本组8例浮肋骨折,4例骨折于体部,1例骨折于颈部,3例骨折于前端。从本组病例看,浮肋骨折有如下特点:(1)浮肋不易发生粉碎性骨折,可能是远端游离,向各个方向均有较大的活动范围[2],而本身发生骨折机会就较少的缘故。(2)浮肋骨折以横断形为多,与文献报告的肋骨骨折形态相仿。(3)有文献报告其它肋骨骨折往往好发于腋中线以前的部位,而浮肋骨折没有明显的好发部位。(4)浮肋骨折多为单发,8例中没有一例为多发浮肋骨折。【参考文献】  [1]上海第一医学院.X线诊断学(第二册)[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

7、.471.  [2]李景学,孙鼎元.骨关节X线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155.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