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分析(新课标)

2011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分析(新课标)

ID:15162145

大小:4.51 M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1

2011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分析(新课标)_第1页
2011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分析(新课标)_第2页
2011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分析(新课标)_第3页
2011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分析(新课标)_第4页
2011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分析(新课标)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1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分析(新课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1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分析(新课标)孟州一中刘祥红2011.09从整个今年文综地理的试题分析,都是平时常见考点,除1、10题易错外,8题较难,其它试题学生反映良好。从试卷地理部分的组成情况看,试题侧重于对人文地理的考察;题目难度适中,但第8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综合题除36题第2问外,考点比较常见也相对简单,综合题学生较易得分。今年文综地理试题的考点主要分布在工农业生产及区位选择、等高线知识及其应用、气候特征、水文、地质灾害原因分析、湿地变化对环境的影响、交通线路建设、水资源问题、旅游区位条件分析等。这些均属于

2、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  一.本次试题具有以下特点:1.侧重于对人文地理的考察。试题对人文地理的工、农业区位、城市区位及城市建设考察较多,涉及到近一半选择题(即1~5题计20分)和36、37题(其中36题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组合题,37题18分,为人文地理即工业城市区位题),主要考察了考纲要求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试题凸显对学生能力的考察,尤其是注重地图、地理图表的考查  今年文综地理试题共有地理图表9幅,而且表现形式多样,涉及等高线地形图、景观图、区域图、统计图、示意图、统计表等。选择题

3、6-8题通过“等值线”图,9-11题通过“青藏铁路线图”,大题中选考题43题自然灾害,落实了考纲要求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等能力,特别是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3.关注热点,注意联系实际。试题未回避社会热点,选择题中1-3题就以日本地震为热点题材,引入工业的区位条件主干知识的考察。试卷体现了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现实或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的命题思想,体现了人文科学的社会功能。由日本地震做为切入点,今年的文综地理更加侧重对人与社会,人与人等角度去考察地理知识,倾向于构造和谐社会的主题。4.

4、开放性设问的试题增多今年文综地理试题,考查能力的“活”题较多,开放性设问的试题增多。如第36题第(3)问,要求考生“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并说明理由”;第37题第(2)问,要求考生“分析图示资料,以某城市或某区域为例,说明其吸引制造业企业总部的优势条件”。这种开放性的设问,为考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提供了广阔的发挥空间,有助于考查考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二、评分细则及答卷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36.(28分)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

5、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图6示意该国主岛及位置,图7为对应的气候资料。(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10分)评分细则:终(全)年高温多雨(或炎热多雨,气温高降水多)(2分)另一种答案:全年月均温在20℃以上,年降水量在2000mm以上(2分)【答15℃以上不给分】或月均温在20℃以上,月降水量在200mm以上(2分)评分细则:穷尽材料信息穷尽图上信息组织好答

6、案要点①国土面积小(或陆地面积小或岛屿小或面积小)(2分)【土地面积小不给分】②陆地上储存淡水的条件差(或河流短小,或流域面积小,或降水快速流入海洋,或四周环海,或海水入侵、地下水质差)(2分)③人口密度大(人口稠密稠密,或人口数量大、人多)生活用水量大(任意答出一点即可得2分)④经济发达,(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任意答出一点即可得2分)另外一种答案:生产生活用水量大;人口众多,经济发达。(4分)(3)除建水坝外,请你在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方案,并说明理由(6分)参考答案:(3)①从邻国(马来西亚)购买

7、淡水。邻国(马来西亚)面积较大,高温多雨,有较多淡水,两国之间的海峡狭窄,输送淡水成本低。②海水淡化。该国经济比较发达,四周环海,可选适当地点,建海水淡化厂,生产淡水。③废水(污水)回收利用。该国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生活、生产废水(污水)产生量大。点评1.“课程标准”考察的内容: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2.能力要求: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3.成功之处在于:体现课改精神,考察学生对现实生活问题的思考。同时考察了学生的审题能力4.解题思路:要理顺问题的逻辑关

8、系,(除修建大坝外,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并说明理由。)只要一种,只有6分,要理由是要选择该方法的理由,不是选择该方法的作用。根据新加坡的自然地理特点和人文地理特征,确认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方法。首先寻找方法,然后针对方法,参照本国实际,找支撑点或是可行性分析(理由),但不是该方法的意义或是作用。5.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