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狂是指精神错乱

癫狂是指精神错乱

ID:15168700

大小:71.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01

癫狂是指精神错乱_第1页
癫狂是指精神错乱_第2页
癫狂是指精神错乱_第3页
癫狂是指精神错乱_第4页
癫狂是指精神错乱_第5页
资源描述:

《癫狂是指精神错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癫狂[概说]一.概念癫狂是指精神错乱,神志失常的疾病。但具体的说癫和狂为两个不同的疾病。癫证表现为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多喜,故俗称为“文痴”。狂证表现为精神亢奋,狂躁不安,喧扰不宁,骂詈毁物,动而多怒,故俗称为“武痴”。两者在症状表现上虽有差别。但又不能截然分开,其病理变化又互有联系,故常癫狂并称。二.沿革(一)《内经》对本病的症状、病因病机已有较系统的记载,并初步提出了治疗方法。在症状方面,《素问·脉要精微论篇》指出:“衣被不敛,言语善恶不避亲疏者,此神明之乱也。”《素问·阳明脉解篇》说

2、:“病甚,则弃衣而走,登高而歌,或至不食数日,逾垣上屋,所上之处,皆非其素所能也。”在病因病机方面,《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指出:“诸燥狂越,皆属于火。”《素问·阳明脉解篇》又说:“阳盛则使人妄言骂詈,不避亲疏而不欲食,不欲食故妄走也。”《灵枢·癫狂》则认为:“狂始生……得之忧饥,……得之大恐,……得之有所大喜,”在治疗方面,《素问·病能论篇》指出:“有病怒狂者……生于阳也,……夺其食即已。……使之服以生铁落。”《灵枢·癫狂》提出了针灸治疗本证的方法。(二)《难经·五十九难》等叙述了癫与狂的不同临床表现:“狂癫之病

3、,何以别之?然,狂疾之始发,少卧而不饥,自高贤也,自辨智也,自居贵也,妄笑好歌乐,妄行不休是也。癫疾始发,意不乐,直视僵仆。”《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篇指出:“邪使魂魄不安者,血气少也。血气少者,属于心,心气虚者,其人则畏,合目欲眠,梦远行而精神离散,魂魄妄行,阴气衰者为癫,阳气衰者为狂。”《备急千金要方·风癫第五》则认为:“癫邪……或有默默而不声,或复多言而谩说,或歌或哭,或吟或笑,或眠做沟渠,口敢食粪秽,或裸体露体,或昼夜游走,或嗔骂无度……如斯种类癫狂之人,今针灸与方药并主之。”(三)金元时期对癫狂的病

4、因病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素问玄机原病式·火类》认为:“肾水主志而水火,故心火旺则肾水衰,乃失志而狂越。”又说:“……心热甚则多喜儿癫,……肝实则多怒而狂。”在《骂詈》中提出其治法:“此阳有余阴不足,三承气汤加当归、姜枣,名当归承气汤以利数行,候微缓,以三圣散吐之,后用凉隔散、洗心散、黄连解毒汤调之。”指出:“吐出痰涎宿物,一扫而愈。”《丹溪心法·癫狂》亦认为:“癫为阴,狂为阳,癫多喜而狂多怒,……盖为世所谓重阴者癫,重阳者狂是也。”并明确提出其病机“大率多因痰结于心胸间”,治当“镇心神,开痰结。……如心经蓄热,

5、当清心除热,如痰迷心窍,当下痰宁心……狂病宜大吐下则除之。”《丹溪心法活套》还指出以七情调治的理论:“五志之火,因七情而起,郁而成痰,故为癫痫狂妄之证,宜以人事制之,非药后所能疗也,须诊察其由以平之,怒伤于肝者为狂,以忧胜之,以恐解之。……”(四)明清医家多痰火之说,治法上亦有一定的发展。如《医学正传·癫狂痫证》说:“大抵狂为痰火湿盛,癫为心血不足,多为求望高远不得志者有之。痫病独主乎痰,因火动之所作也。治法痫宜乎吐,狂宜乎下,癫则宜乎安神养血,兼降痰火。”《证治要诀·癫狂》亦指出:“癫狂由七情所郁,遂生痰涎,迷

6、塞心窍,……当治痰宁志。……”对于癫与痫的区别,《古今医统·癫狂证》认为:“古方每以癫痫并治出方,乃大误也。盖癫为心病而属实者多,痫为五脏兼病而属虚者多。”《证治准绳·癫狂痫总论》对此有更为的说明:“癫者或狂或愚,或歌或笑,或悲或泣,如醉如痴,言语有头无尾,秽洁不知,积年累月不愈,俗乎心风,此志愿高而不遂所欲者有之。”“狂者病之发时,猖狂刚暴,如伤寒阳明大实发狂,骂詈不避亲疏,甚则登高而歌,弃衣而走,逾垣上屋,非力所能,或与人所未尝见之事,如有邪依附者是也。”“痫病发则昏不知人,眩仆倒地,不省高下,甚而瘛疭抽擎,

7、目上视,或口眼,或作六畜之声。”《医林改错·癫狂梦醒汤》则提出了:“癫狂一症,……乃气血凝滞脑气,与脏腑气不接,如同作梦一样。”开创了瘀血导致本病的理论。综上所述,历代医家在继承前人的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对癫、狂的病因病机、病证及其治疗的认识,不断地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一.讨论范围西医学中的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其临床表现、特征、舌脉等与本病证类似者,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由于感染、高热和中毒等出现的谵妄、狂乱、精神错乱等症状,不在本篇讨论范围。【病因病机】癫狂的发生与七情内伤,饮食失节,禀赋不足相关

8、,损及心、脾、肝、胆、肾,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和阴阳失于平秘,进而产生气滞、痰结、郁火、瘀血等,蒙蔽心窍或心神被扰,神明逆乱,而引起精神失常。一.病因1.七情内伤:多因恼怒郁愤不解,则肝失疏泄,胆气不平,心胆失调,气机失司,心神扰乱而发病;或肝郁不解,水渎失职,痰湿内生,气郁痰结,格塞心窍而发病;或暴(恚)怒不止,引动肝胆木火,郁火上升,冲心犯脑,神明无主而发病;或肝气郁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