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和降水教案2(1)

气温和降水教案2(1)

ID:15172054

大小:99.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8-01

气温和降水教案2(1)_第1页
气温和降水教案2(1)_第2页
气温和降水教案2(1)_第3页
气温和降水教案2(1)_第4页
气温和降水教案2(1)_第5页
资源描述:

《气温和降水教案2(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运用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运用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了解我国的地表景观和农业类型的差异。【教学目标】1.运用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城市降水量柱状图,概括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特点。(重点)2.运用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说出四类干湿地区的分布。(难点)【教学模式】问题导学。【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读图法、绘图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回顾导入新课教师提问:1、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2、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3、指图说出我国温度带的分布。通过知识回顾,温故而知新思考:我校所在地,一年四季

2、的降水状况一样吗?与海南省的某所学校降水多少状况是否一样?那么,我国的降水的分布情况怎样?降水的时间和空间是否一样?学生思考回顾,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温度带的分布。然后结合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感受,去思考问题,让学生感到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带着的问题走进课堂,凸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观察思考降水的时空变化我们知道生活中家乡的四季降水是不一样的,那么哪个季节降水较多呢?1、观察“乌鲁木齐、兰州、武汉、台北降水量柱状图”:(1)、四城市平均降水量超过100毫米的有哪些月份?(2)、从时间上看说明:我国大多数地方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3、,多集中于夏秋季节;南方雨季长,降水多,北方雨季短,降水少。2、观察“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我们的家乡降水量大约为多少毫米?友情提示:分层设色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降水量范围。观察与思考:(生活在线)夏季降水最多。观察与发现:武汉:4~8月份;台北:2~10月份。学生思考回答:颜色越深,说明降水量越大。学生读图观察并思考。学生家乡降水量的范围大约在400mm~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思考与动手描图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和归纳理解能力。从空间上看我国降水量的规律:我国年降水量东部多于西部,南方多于北方;分布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800mm

4、之间。观察描绘读“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描绘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降水量线,说出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的地方?学生读图观察,动手描绘图,总结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秦岭(山脉)—淮海(河流)并延伸到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通过观察动手描绘,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追问探索追问疑惑1:为什么我们的家乡在夏季同样的季节有的年份降水多,有的年份降水少呢?让学生先观察“北京1951~2000年降水量变化曲线图”,说一说你的发现。从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来看:有的年份变化大,有的年份变化小,年际变化大。追问疑惑2:“说一说”北京降水量年际变化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什

5、么影响?教师继续启发学生,再观察我们家乡的地表景观和农业类型与南方是否一样?说一说你的发现。为什么不一样?学生观察发现:北京的降水量1959年最多、1965年最少。学生分组讨论,畅所欲言思考分析:降水较多时容易造成洪涝灾害;降水非常少时容易造成旱灾。学生分析回答:不一样,降水量的多少决定的。通过追问、探索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分步诱导,层层递进,适时补充,激活思维,开阔视野。学生通过读图,真正学会从图上提取信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承转过渡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的降水量和蒸发量不同,反映出的干湿状况也不同,决定了它们地表的自然景观、农

6、业的发展类型也不同。根据干湿状况我国分为哪些干湿地区?观察描绘干湿地区读“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找出我国四类干湿地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并描绘出它们之间的分界线。观察与发现:学生动手描绘图,找出四大干湿地区的位置及名称;观察并发现出,它们之间的分界线是800毫米、400毫米和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观察动手描图,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它们之间的分界线大致与多少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相一致?生活在线:我们的家乡枣庄属于哪一干湿地区?我们的家乡位于半湿润地区。知识迁移能力提升。探究实践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究与合作:我国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致相当于

7、哪条等降水量线?哪条等温线?哪两个温度带的分界线?大致通过什么东西走向山脉和什么东西流向河流?探究与实践:我们家乡枣庄的降水状况及气候对农业的发展有哪些影响?友情提示:学生分组交流讨论。思考回答: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1月0℃等温线、温度带中的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学生分组探究合作,思考回答: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多鼓励学生,培养学生自信和学习积极性。(干湿地区位于半湿润区;温度带位于暖温带;农业类型以旱地为主的耕地,主要的农作物有冬小麦、玉米、花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