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混业与分业两难局势下的现实选择:金融控股公司_论文

我国金融混业与分业两难局势下的现实选择:金融控股公司_论文

ID:15172374

大小:27.74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8-01

我国金融混业与分业两难局势下的现实选择:金融控股公司_论文_第1页
我国金融混业与分业两难局势下的现实选择:金融控股公司_论文_第2页
我国金融混业与分业两难局势下的现实选择:金融控股公司_论文_第3页
我国金融混业与分业两难局势下的现实选择:金融控股公司_论文_第4页
我国金融混业与分业两难局势下的现实选择:金融控股公司_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金融混业与分业两难局势下的现实选择:金融控股公司_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我国金融混业与分业两难局势下的现实选择:金融控股公司摘要:本文首先在理论上对从分业到混业的两种过渡模式进行了分析,论证了金融控股公司是当前我国金融改革两难局势下的现实选择,进而为了安全、有效地发挥金融控股公司的桥梁作用,在制度上尝试性地做了一些安排,希望有所裨益。关键词:混业;分业;金融监管;现实选择一、引言15/15我国金融混业与分业两难局势下的现实选择:金融控股公司摘要:本文首先在理论上对从分业到混业的两种过渡模式进行了分析,论证了金融控股公司是当前我国金融改革两难局势下的现实选择,进而为了安全、有效地发挥金融控股公

2、司的桥梁作用,在制度上尝试性地做了一些安排,希望有所裨益。关键词:混业;分业;金融监管;现实选择一、引言15/15中国已经加入WTO,国内金融业将直接面对国外金融业的竞争。几乎是单一资本、单一业务范围的中国金融业,将如何应对这些以混业经营为背景,实力雄厚技术领先、管理科学、经验丰富的外来“金融航母”呢?混业经营是国际金融业发展的趋势,但在中国资本市场尚不成熟的情况下,混业经营是否现实?这正是目前在分业和混业问题上所争论的焦点。面对这种两难的形势,金融控股公司(FinancialHoldingCompany)无疑是一种现实

3、的选择。而通过组建金融控股公司,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形成规模巨大且业务多样化的金融集团,实现大型集团规模经济(EconomyofScale)、范围经济(EconomyofScope)、风险分散(RiskDiversification)和协同效应(SynergyAffect)的优势。对提高我国民族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迎接入世挑战,无疑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但是,金融控股公司在我国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政府应该如何对其进行监管,金融控股公司应该具有怎样的内控制度才能对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二、分业

4、到混业的两种模式及其理论分析(—)直接从分业过渡到混业的模式15/15由政府直接取消原来的分业管制,建立可以经营各种业务的全能银行,实现全面的混业。从70年代末金融自由化以来,欧亚许多发达国家采用的都是这种模式,如英国和日本。1986年,英国颁布了《金融服务法案》,宣布银行业可以直接进入证券交易所进行交易,从而确立了英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新时代。1998年4月,日本正式启动“大爆炸”式的金融改革,实施了“金融体系改革一揽子法”,放宽了银行、证券和保险等行业的业务限制,废除了银行不能直接经营证券、保险的禁令,允许各金融机构跨

5、行业经营各种金融业务。“一步到位”这种实现混业的方式虽然可以使银行更快地实行多元化战略,在资金、业务、人员上实现共享,更好地进行资源配置,设计出最优的金融产品组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但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全面的混业经营仍存在很多制约因素。从宏观的角度看,金融监管当局的风险控制能力仍然较差。目前,我国主要采取的是一种多元式的监管: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三足鼎立”,而全面的混业需要多元式的监管向一元式的监管过渡。否则,由于在全面的混业下各金融领域界限的淡化,政府的监管不可能做到泾渭分明,将很容易出现信息不对

6、称的问题,从而产生监管的“真空带”,为委托代理问题提供方便,进而诱发大规模的金融风险,导致金融环境的动荡。1993年国内金融秩序的混乱就是一个典例。此外,监管部门所扮演的实际上是一种“救火队”似的角色,仍局限于事后处理的阶段,对金融风险的管理缺乏超前性和预警性。全面混业的实行还有待于政府的监管从消极管理向积极管理过渡,从被动走向主动。另外,目前资本市场仍不完善,市场透明度较低,尤其是证券市场。一旦全面混业后,由于当前政府的一元式监管还不成熟,如果商业银行自身风险约束力不强,过度投资于当前尚不完善且承受能力有限的证券市场,

7、其所承受的风险和代价将是高昂的。从微观的角度看,金融机构仍然缺乏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目前在我国,无论是银行还是企业,产权问题都不明晰,从而导致预算约束软化,缺乏激励相容的机制。这体现出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机制的不完善,而完善的内控制度是推进混业经营的根本保证。因为有了完善的内控制度,金融业才能够很好地自律,银行的管理人员的行为才能得到很好的约束,否则,全面的混业后由于证券业和传统的银行业之间界限模糊,我国又不具备实行全面混业的宏观环境,银行高级管理人员的委托代理风险将会大幅度增加。因此,目前我国实行全面混业的微观环境也不成

8、熟。可见,无论从宏观还是从微观的角度看,我国都不具备实行完全混业的条件。如果我们实行直接从分业过渡到混业,将极易诱发和积累金融风险。因此,这种实现混业的模式就目前我国的现状而言是行不通的。(二)“循序渐进”的模式一般来说,“循序渐进”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金融机构间合作先行,待时机成熟后才进行混业经营;另一种是成立金融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